確保網路安全要突破傳統治理模式

時間:2014-04-24 12:35   來源:法制日報

   鋻於網路分散化、碎片化傾向明顯,應考慮形成以網路安全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根本所在

   隨著“429首都網路安全日”一天天臨近,各大網站都將相關專題放在醒目位置。此前,由北京市公安局網路安全保衛總隊與360公司聯合發起的“北京網路安全反詐騙聯盟”已經舉行啟動儀式。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召開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11種安全”,其中就包括“資訊安全”。在網際網路深刻改變人們生活的今天,網路安全已經成為涵蓋面很廣、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安全理念。這是因為,各種安全種類的潛在威脅,都可能借助於網際網路表現出來。

   我國在網路安全方面所面臨的挑戰不容樂觀。以網路攻擊為例,近年來我國一直處於居高不下的態勢。2013年,我國網站遭受篡改攻擊仍然呈增長態勢。據國家網際網路應急中心高級工程師介紹,2013年被篡改的中國網站數量為24034個,較2012年增長了46.7%。在網路資訊傳播活動中長期存在的造謠、敲詐、水軍等行為也嚴重擾亂網路安全秩序,甚至被冠以網路黑社會、網路打手之名。

   科技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其負面影響體現在既對法律法規和倫理道德造成衝擊,又為某些犯罪活動提供方便。“在網際網路上,沒有人知道你是一條狗”,當身份的隱蔽性、符碼化與技術的便捷迅速、無孔不入結合在一起之後,首當其衝的必然是安全問題。在移動終端普及之後,網路安全問題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網路安全應該成為社會治理的重要環節。在現實社會治理中,被較多采用的,以分割為主的區域性或分段式治理方式不太適合網路的整體互通性和高度流動性;與現實社會相比,網路也缺乏穩定性和封閉性,發展變化過於迅速,使一些固有的治理模式和手段很容易失去作用。切實維護網路安全,需要以網路本身為基礎,與網路發展相適應,善用網路思維推動法制建設,探索創新治理方式和治理手段,直至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網路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

   鋻於網路分散化、碎片化傾向明顯,應考慮形成以網路安全為核心的法律法規體系,作為維護網路安全的根本所在。目前,我國還沒有統一的網路安全立法,一批相關法律法規停留在部門規章層面,刑法中的危害國家安全罪及危害公共安全罪,也沒有把網路安全犯罪納入其中,與建立全方位網際網路安全體系的現實要求存在差距。大量細節問題如軟硬體生産、系統採購、人員網路安全意識、技術標準等都有待法律進一步規範。

   執法工作應進一步突破傳統桎梏,加大技術含量,真正符合網路時代要求。網路安全犯罪往往表現為方式更加隱蔽、技術更加複雜、行為更加放肆,這就要求網路安全執法絕不能有絲毫懈怠,要重視高科技執法手段運用,及時實現技術升級,更不能讓現實中的執法不嚴、違法不究等負面問題延伸至網路。

   強化網路自律,構建良好網路安全文化氛圍。目前,相當一部分網站尤其是平臺網站,在社會責任方面幾近空白,為網路安全錯誤價值觀和犯罪行為的滋生創造客觀條件。徒法不足以自行,必須通過強化監管,真正樹立各類網路主體的責任意識、安全意識。

   比爾蓋茨曾經在多個場合強調過網路安全。但他人口中的安全,對我們而言,則很可能意味著不安全。對於網路安全,決不能操于他人之手,而是要始終堅持獨立發展、自我完善、突破傳統、順應時代。網路安全治理與維護是社會治理重要組成部分,建立一個穩固、創新、廣泛的網路安全體系,必將對現實社會和諧穩定起到積極長遠的作用。(杜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