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百姓做幹部的考官

時間:2014-03-19 13:12   來源:錢江晚報

  內和外,有時候只是一墻之隔。可要翻過一道墻並不容易。

  據中國經濟週刊報道,剛剛過去的一年,江西省紀委進行了一項大膽的探索——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檢查考核”中,引入社會評價機制,考核工作“由體制內封閉運作轉向接受群眾評價”。

  翻墻顯然需要智慧和勇氣。內部考核的殺傷力顯然遠遠不及外部考核。以往,都是上級單向考核下級,以定性評價為主,主要是聽聽彙報、看看資料,了解面上的情況,難以真正觸及到靈魂。畢竟都是在體制內的,都是吃這碗飯的,抬頭不見低頭見,所以考核很容易點到為止,變成今天天氣哈哈哈,你好我好大家好,考核結果難免出現“幹與不幹差別不大,幹好幹壞基本一樣”的狀況。

  當內部考核變成了社會評價,並且結果作為領導班子總體評價和領導幹部獎勵懲處、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時,威力才真正顯現了出來。墻裏面的舒適日子過慣了,能適應墻外的陽光和風雨嗎?報道説,市縣幹部有時睡不著覺,因為評價結果在60分以下的,會被約談。“哪個一把手願意在最終結果出來的時候被約談呢?肯定不願意,那就沒有退路了,必須幹好。”

  必須幹好沒有捷徑可走。唯一的辦法就是幹活,然後讓老百姓給你一個“讚”。老百姓打分不完全是對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評價,而是對黨委、政府全面工作的評價。“並不是你的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搞得好,他們就給你打高分,基層組織的民生服務做得好不好也很關鍵。光是口號上的宣傳,老百姓是不會買賬的。”

  所以造一條路,修一盞燈,查處村幹部的腐敗,到公務消費的透明公開,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的改變一樁樁、一件件發生著,到群眾中去,去踏踏實實地解決問題;從群眾中來,讓群眾提意見,讓他們來為你的工作打分,讓權力的相對方——社會公眾來對權力的所作所為做出評價,這才是不走形式主義的群眾路線。

  昨天還有一則新聞提到,習近平赴蘭考考察時説,要把焦裕祿精神作為一面鏡子,他還要求黨員、幹部努力做焦裕祿式的好黨員、好幹部。

  焦裕祿被稱為“縣委書記的榜樣”,我們對他的懷念在於他心繫群眾,真真正正做到了俯下身來為群眾服務。如果真正從墻內走到墻外,把評價、考核和監督的權力還給民眾,堅持批評和自我批評相結合,堅持開門聽取群眾意見並整改,就會涌現更多焦裕祿式的好幹部。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