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調價”最好不是漲價

時間:2014-02-28 10:07   來源:新京報

  昨天,故宮召開“票務政策調整徵求意見研討會”,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擬通過調價進一步拉大淡、旺季價差,引導觀眾能夠錯峰參觀。此次調價的消息一齣,迅即被敏感地解讀為“旺季票價擬提高”。

  故宮方面稱“票務政策調整”的目的是“有效分流過多觀眾”,初衷可以理解。但是問題在於,如果真的準備提高旺季票價,能“有效分流過多觀眾”嗎?

  目前故宮博物院旺季開放時間定為4月1日至10月31日,統計顯示,觀眾參觀高峰主要出現在七八月份。

  為什麼參觀高峰主要出現在七八月份?答案很簡單,此時恰好是大中小學的暑期,對於學生而言,一年到頭,似乎只有暑假才有機會出門旅遊。全國只有一個故宮,這似乎也可以稱為剛需,不管門票價格高低,故宮都是要“到此一遊”的。

  換言之,真正影響觀眾參觀故宮的因素是假期安排,而非價格杠桿。

  因此,故宮“票務政策調整”的結果最好是不漲價。如果真要調整,也是有前提的,既不能一廂情願閉門決策,也不能自己説了算,需要通過聽證程式來增加合法性和科學性。

  當然,在“聽證會”異化為“漲價會”的背景下,聽證會也是有前提的,就是必須公開公平公正,尤其是在參與聽證人員選擇上的客觀公正。

  這一點並非杞人憂天,早在十年前的2004年,包括故宮在內的6個北京世遺景點門票傳出可能大幅度調高的消息後,輿論沸沸颺颺,包括新京報、人民日報在內的諸多媒體紛紛發表言論文章或讀者觀點進行質疑。但是,參加世遺門票調價聽證會的21名聽證會代表卻均表示支援提價。雖然在輿論的壓力下,漲價不了了之,但其中的教訓卻是不得不多去反思。

  現在,故宮既然在進行票務政策調整“徵求意見”,那麼,不妨多聽聽真實的民意呼聲。可以起到分流作用的措施有很多,比如實行預約制,不要動不動就把漲價當做殺手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