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下調GDP目標説起

時間:2014-02-18 15:00   來源:浙江日報

  有媒體報道,多地下調GDP增速目標:越往基層下調幅度越大。從“北京16區縣有12個區縣主動調低了GDP增長指標,有的降幅達到2個百分點,”到“河北省2014年GDP增速目標是8%,比上一年的9%下降1個百分點,而唐山市2014年的增速目標也從2013年的9.5%下調至8%。”,再到“經濟大省的GDP增速目標也在下調”。廣東、山東、江蘇2014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分別是8.5%、9%左右和9%,分別比上一年各下降0.5、0.5和1個百分點。

  一向體現西部大開發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成效的“西部省份”的GDP增速,“調整幅度也不小”。2014年內蒙古、甘肅、貴州和寧夏經濟增長目標分別比上一年目標下降3、1、2和1.5個百分點。

  “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皆因如此,我等才大喜過望,高呼“新年新氣象”!

  究其實,科學發展觀橫空出世,已有十年;“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也早已成為“主線”,但轉型發展的實質性進展,實在難以恭維。因為一個典型的症候還明擺在那兒呢:遍地都是高高在上、難以回落的GDP增速!

  好了,現在總算看到“退燒”了,消炎藥起作用了——

  什麼靈丹妙藥呢?不妨穿靴戴帽地説:改革,相關制度的改革。

  一是統計制度的改革。據悉,國家統計局將在今年制定國家統一核算GDP辦法。據此,今後將由國家直接核算各省市自治區的GDP,相應地,各級再核算下一級的GDP。國家統計局有一個“羊年(2015)夢”,屆時能實現國家GDP數值與地方GDP之和相等!

  這也就意味著,若2014年地方GDP的“目標兼基數”定高了,國家一旦啟動“擠水分”的舉措,到時候地方官員的臉面就會非常難看。既然“展望前途、不寒而慄”,那還不“退步抽身早”,馬上就“殺豬不吹氣——蔫退”吧。

  二是政績考核制度的改革。中組部一紙《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明確規定了對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不再簡單“以GDP論英雄”,不能僅僅把地區生産總值及增長率作為考核評價政績的主要指標,不能搞地區生産總值及增長率排名。同時,加大了對資源消耗、環境保護、消化産能過剩、安全生産等指標的權重。事實上,目前環保部、國家發改委已經和地方簽訂了全國大氣治理、節能指標的責任書。

  俗話説,“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頭上的“帽子”,已經和那個GDP沒有多大干系了,還在那裏“瞎起勁”不是“二傻”嗎?

  當然,要説還有一個機制上的改革,那就是GDP和老百姓收入的“同步增長”。去年有的地方GDP定高了,後來不得不“想盡一切辦法”來“保增長”。當時也不曾細想“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還有一個“同步增長”的居民收入指標在那兒擺著。一到年度報告工作時,這下就有點“傻眼”了。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應了多年前就曾反覆説過、但未頂真做過的那句老話:“建立健全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光有“川江號子”,沒有“烏紗帽子”和“打狗棍子”相配套,看來把幾句號子喊膩了,人們也就習慣性地以為把事情都辦完了。

  我們這麼理解,倒不是説GDP是個什麼壞東西。恰恰相反,要全面評估一國和一地的綜合經濟發展,GDP還真是無可替代的經典指標。照我看,經是好經,只可惜我們把它念歪了。

  作為研究機構甚至是地方政府評估經濟發展,這個指標非常重要。但是作為政府的經濟工作的奮鬥目標,尤其是衡量各級幹部工作的考核指標,我認為就跑了題、變了味,而且事實上已經帶來諸多問題。

  長期以來,我們對GDP的過分關注,還來自於三個誤區:一是將預期指標,當作是計劃指標,而且是志在必得、務期必成的類似于指令性計劃的“計劃指標”;二是認為保GDP就是保就業。當年為何砸鍋賣鐵也要“保八”,就是認為沒有這個數字就消化不了近千萬的新增就業,但這兩者之間的必然聯繫究竟為何?恐怕誰也沒有鬧明白;三是對GDP有黑色和綠色之分,或者更準確地,有成本代價一説,並不清楚。而對此置若罔聞,正是所謂的“GDP主義”和“唯GDP”論。

  審時度勢、清醒客觀地下調GDP增幅是一個進步,但其中的動因,仍多有機會主義的“投機取巧”。我們夢想有一天,當GDP最終退出政府的工作報告和對官員的政績考核,同時經濟照樣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那我們可以説,以“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總目標的改革才能算是收得了實效,我們的轉型發展也才能算是取得了成功。(劉亭 作者為區域經濟研究學者、浙商智庫專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