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官者,請想想人家為何來拜年

時間:2014-01-31 17:1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每到春節,拜年都是繞之不去的話題。在近日召開的領導幹部警示教育大會上,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提醒黨員幹部,春節就要到了,拜年的人也多了,要想一想:這些人為什麼要給你“拜年”?這一提醒,引人深思。

  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不妨來一個“時光倒流”,想想沒有當上領導幹部前,手中沒有掌握權力時,有這麼多人前來拜年嗎?

  分析前來拜年的,不外乎三種人。一種是有感情。不排除在工作中結下了友情,此時借拜年之機,聯絡感情,表達謝意。一種是有擔心。有山東落馬官員懺悔自述,“誰送東西記不住,不送東西的卻記得很牢。”這也是很多人的擔心,就怕被領導惦記著,日後給自己添麻煩。

  一種是有目的。前來拜年的人,手裏拿的不是“小意思”而是“大意思”,嘴上説的與心裏想的不是一個意思。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奔的是權力而來,為的是利益而去。領導幹部們不妨“照照鏡子”,前來拜年的都是一些什麼人?但是,不管哪一種,都以有權為前提,都干擾了正常權力秩序,都隱藏著利益輸送的可能。而且,“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這也會破壞黨風,敗壞民風,助長社會不正之風。

  習近平總書記曾經指出,“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賓,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劃出公私分明的界限。不僅是“官商交往”如此,“官官交往”也應該如此。這裡的“敬”,指的是彼此之間的相互尊敬,而其來自對於權力的敬畏,對百姓的敬畏。“心中要有敬畏,知道什麼是高壓線,想都不要想,一觸即跳,才能守得住底線”。信奉相敬如賓,自然會認同“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自然不會讓純潔的關係被庸俗化。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亂花;公權為民,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權力來自於民,也必須用之於民。對權力常懷敬畏之心,對名利常懷平常之心,這是基本政治品格,也是一個官員想幹事、能幹事、幹成事、不出事的保證。從事後統計來看,一些領導幹部出事就是從拜年開始的,操守就是被禮品打倒的,慎獨之心就是被年味慢慢熏掉的。觀看一下廉潔教育片,讀一下出事官員“懺悔書”,對此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廉不廉,看過年;潔不潔,看過節。”春節到了,所有領導幹部都不妨想想:這些人為什麼要給你“拜年”?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