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從群眾最關心的事抓起

時間:2014-01-03 10:56   來源:經濟日報

  如果説2013年是中央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總部署、總動員的關鍵之年,2014年無疑會成為各項措施密集出臺、加快落實的“全面深化改革元年”。面對繁重的改革任務和複雜的經濟形勢,新一年的改革發展工作該從何抓起?一個重要的思路應是:從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先易後難地推進各領域全面深化改革。

  解決好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既是我們黨以人為本執政理念的內在要求,又是應對和處理現實問題的必然選擇,也是更加廣泛地凝聚共識、推進改革順利前行的最優路線。特別是當前我國經濟雖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但經濟下行壓力猶存,隨著經濟結構的深入調整和發展方式加快轉變,經濟增速和財政收入增速不可能保持以前那樣的高速度,都要求在未來的改革進程中,更加切實地按照中央要求,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風,落實好各項改革措施,讓改革成果更好地惠及廣大群眾,解除群眾心中對於自身利益的擔憂。

  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包括家庭收入、教育就業、社會保障、醫療住房、健康養老、物價漲跌及文化娛樂等方方面面。解決好這些問題,改革舉措既需大處著眼、整體把握,又要細節入手,完善相關制度和辦法,切實增強現實操作性。

  首先是要保持宏觀政策的穩定,特別是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群眾對自身利益的關心,最直觀的感受莫過於日子過得寬裕不寬裕,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家庭收入購買力方面。購買力受社會物資總供應和貨幣投放總量的影響較大,若相關政策大起大落,貨幣供應大緊大松,都會對收入、物價等人們生活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帶來影響。因此,堅持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各項宏觀政策基本穩定,能夠讓群眾對生活逐步改善吃下“定心丸”。

  其次,改革要區分情況、分類推進。群眾能夠快速感受到改革成效的領域應該加快推行。2013年,公司註冊資本登記改革、一些地方推行的戶籍制度改革等都取得良好成效,這些實際成果有助於取信於民,積小勝為大勝,讓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也足以讓人們更加相信:對於那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且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應加快提出改革方案、制定具體改革策略。同時,一些在經濟運作中至為關鍵的環節和領域如財政、貨幣、金融等改革,也應該大膽探索、試點先行。總之,改革要結合具體實際,又要順應群眾期待,要拿出實際舉措去分類實施。

  第三,改革必須關注細節,使相關政策和舉措具有現實操作性,真正給群眾帶來方便和好處。比如異地就醫即時報銷問題,要按照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要求,加強跨地區、跨部門協作,加快完善相關制度或管理辦法,使這一問題儘快得到更好解決,以適應人口流動更加頻繁的客觀現實,及時解決好人們異地養老、異地就醫過程中的實際難題。再如保障性住房問題,當前很多地方的政策對“夾心層”關注不夠,對保障房建好之後如何分配、管理及退出等環節沒有提前設計,都會導致這項好政策的實際效果打折扣,需要出臺更好的辦法予以解決。(馬洪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