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探月有啥意義”的質疑不必上火

時間:2013-12-17 14:09   來源:中國青年報

  嫦娥成功落月,著陸器和巡視器成功“互拍”,嫦娥三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見證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見證著中國科技創新的飛躍。歡慶、自豪、期待之外,也夾雜著個別網友讓人感覺刺耳、充滿挑釁意味的追問:當中國還有幾千萬城鄉特困人口的時候,當貧困地區的孩子連午餐都成問題時,花這麼多錢搞嫦娥登月,有什麼意義?

  這種自以為站在道德至高點上的莫名苛責,證明了一個問題:無論你做什麼事,再正確、再有意義,也總會有人指手畫腳。

  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倒是耐心地回答了這個咄咄逼人的問題。他説,這是一種眼光短淺的看法。中國開展月球探測與深空探測,對科技進步的巨大推動,對經濟發展與結構調整的重要提升作用,對新型高科技人才隊伍的培養與成長,對新興學科的誕生與發展,對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以及人民生活品質的改善等各個方面,都將産生併發揮難以估量的巨大作用。

  央視參與嫦娥三號落月直播的新聞主播張泉靈,在微博上也回答了網友這個質疑。她説,其實這關係還挺緊密的。網際網路技術來源於美國登月技術,要把休斯敦航太中心的電腦連起來。現在很多好學校把公開課放在網上。今年內蒙古一鄉村學校在民間慈善機構的幫助下,用北京人大附小的數學網路公開課同步上課,成績大漲。于我而言,“滿足人類好奇心”已經足夠重要。

  其實,問出這樣的問題,除了缺乏科學素養外,還缺乏基本的邏輯素養。探月工程是探月工程,解決貧困是解決貧困,這是兩個問題。中國確實存在貧困問題(實際上每個國家都存在),但並非做每一件事都要跟“解決貧困問題”扯上關聯,才能獲得正當性和道德優越性。探月工程即使與“解決貧困”沒有關係,也可以解決其他很多問題,一樣有其必要性和正當性。貧困需要解決,探月也要進行,兩者並不互相排斥和否定,不能用“能否解決貧困”去綁架任何一種創新和改革。

  不過,也不必為“登月與貧民有啥關係”這樣的問題而惱火,認為這種無知的問題破壞了歡慶的氛圍,是對“國家探月工程”的無禮挑戰,甚至上綱上線到“不愛國”的層面大加鞭撻,淡然視之即可。

  回答這樣的追問倒是一次普及探月知識的機會。雖然奔月一直是中國人的夢想,但落月與登月的戰略價值、經濟價值和對普通人的意義,很多人未必知道。曾有調查稱,相比發達國家,中國人的科學素養較低,問出這樣的問題,可能正是缺乏相關科學素養的表現。既然有人問了“登月工程與解決民生問題的關係”,那不妨認真地回答一下,讓更多人了解。

  從另一個角度看,問這個問題的人,也許並非想獲得什麼回答,或者説,並非提出了一個真問題,而是想表達貧富差距下的一種憤懣情緒。國家每有重大的科技突破時,這種情緒和聲音總會冒出來。比如神九發射成功時,就有網友編段子調侃:“你覺得神舟九號的發射成功説明瞭什麼?”“説明瞭我國解決教育問題、住房問題、醫療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比登天還難!”這種表達可能不講道理,只是簡單的情緒發泄,但這樣的情緒倒是在提醒我們關注現實,不要沉浸于大國的幻覺中,中國還面臨著很多挑戰,我們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曹林)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