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為官員發工資讓人浮想聯翩

時間:2013-12-10 15:31   來源:廣州日報

  浙江省溫州港集團被指自2006年起連續以津貼、加班費及拆遷領導小組慰問等名目,為溫州樂清市北白象鎮政府領導小組發放工資,至2012年6月,共計239萬餘元。(12月9日《中國青年報》)

  個別官員不僅能“吃空餉”,還可以吃雙餉。在官員們的工資收入本就足以讓普通民眾羨慕的時候,國企竟然還好心地又給增加了一份,這到底是公務員的待遇實在太好了還是國企與鎮領導的感情實在太深了?

  越是挑戰公眾想像力的新聞越是能激發大家的好奇心,這次自然也不例外,毫無疑問,相較于國企為鎮領導發工資的反常舉動是不是違反了規定、應該受到什麼樣的懲罰這樣擺在明面上的問題,公眾更感興趣的顯然是“為什麼”。

  每當公眾要求提高盈利上繳比例,讓國民享受一下國企發展的紅利時,有的企業就會擺出一副守財奴的模樣哭窮,可這個時候卻顯得如此大方,事出反常怎能無妖?更讓公眾擔心的是,根據媒體的調查,此類地方合作竟然成了一種常態,該企業與地方官員這種利益糾葛的背後要説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恐怕沒有人能相信。精明的國企自然不會在這個問題上做賠本的買賣,所以公眾也就更加好奇,這家企業為鎮領導發工資到底換來了啥服務?是不是有什麼權錢交易的黑幕?如果這些名義上的工資換來了鎮領導違法為國企謀取不正當利益,就有可能涉嫌行賄,這樣的行為就不僅僅是違規,甚至有可能涉嫌犯罪,顯然不能就這麼稀裏糊塗地馬虎過去。

  現實的顧慮擺在那裏,如果我們不窮追猛打,誰敢保證該企業和鎮領導不會拼命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所有的問題都含糊過去?如果折騰到最後,人家充其量承認一個不疼不癢的違規違紀,最多是把不該拿的工資退回去,只會掩蓋了更大的問題,讓整個事件的處理不僅沒能提醒國企別做敗家子、警告官員們別胡亂伸手,相反卻變成一個嘲諷民眾智商、愚弄規定甚至是法律的鬧劇,那才是畫虎不成反類犬。別以為這是民眾在杞人憂天,這種事兒又不是沒有出現過。(溫國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