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實施一方為獨生子女的夫婦可生二胎的政策一公佈,即引發廣泛關注。國家衛計委專家委員會委員翟振武教授介紹説,“單獨”二胎政策全面落實後,在全國範圍內,將影響1500萬至2000萬人。根據有關生育意願調研,上述符合生育新政的夫婦,大約50%至60%願生育第二個孩子。(11月17日《華商報》)
隔三岔五就被輿論熱炒一回的“單獨二胎”政策終於“靴子落地”。不過,面對此項體現人心所向的利好消息,人們並沒有表現出一邊倒的皆大歡喜,許多人反倒陷入“生與不生”的矛盾糾結。民調顯示,至少有40%符合條件的夫婦並不打算生二胎。儘管其謹慎態度不乏各種理由,但此舉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們價值觀、生育觀的務實與理性。
盤點人們“不願生”的理由,多半出於對養兒成本和生活負擔的擔憂。據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最適宜生育的人群介於70後父母與80後年輕父母之間,他們同時又是受計生政策影響最為深遠的一代。與作為育齡末班車的70後父母的積極態度相比,身為80後的年輕父母則更多“成本高”、“養不起”的負擔考量。儘管這種糾結不無幾分迫於壓力的無奈,但其實質卻是對育兒品質和生活品質的關注和在意。
隨著計生政策的日益深入人心,多子多福的陳舊觀念早已為優生優育的時代新風所取代。注重孩子素質培養,不斷提升生活品質,成為人們對生育、育兒、人生等生活概念的新解——寧可少生,也要優育,不但要過日子,更要過好日子。這種對生育觀念的理性解讀,其實也契合了我國把實行計劃生育列為基本國策的決策初衷。
不過,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的日益嚴重,考慮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需要,保持合理的勞動力數量、結構,“單獨二胎”政策的宏觀意義不言而喻。同時,即使從微觀層面考量,鋻於時下“獨生子女”對孩子和家庭帶來的種種負面影響,放開“單獨二胎”同樣不失為“優生優育”政策的合理延續。孩子們在“有伴”的家庭環境中成長,或許對其性格的形成與人格的完善不無裨益。因此,符合條件的夫婦更應從多個層面認知“單獨二胎”的政策善意。
儘管“生與不生”乃公民權利,別人不便過度置喙。但透過人們對“單獨二胎”的不同反應,政府及社會還需認真反思,尤其注重與此項利好政策推行的配套措施銜接,致力於對生育者的壓力緩解和成本降低。家庭養育成本應部分社會化,政府應承擔更多的生育成本。這不僅是將好事辦好的政策落實必需,更對鞏固計生成果,放大和弘揚民眾理性生育觀具有現實意義。(張玉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