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車先有車位”缺乏可行性

時間:2013-11-07 13:17   來源:新京報

  據報道,北京交通部門提出多項建議治堵控污,包括完善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泊位“一車一位一編號”數據庫建設,研究以停車泊位控制機動車增長的可行性,把擁有停車泊位作為申請小客車搖號的資格審核條件之一。

  隨著機動車數量的增長,首都成了“首堵”,由此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愈發嚴峻。除此以外,因車位緊張,北京市內的亂停車現象也很嚴重。控制小客車過快增長,已成北京交通部門的一個重要目標。因此,交通部門提出買車先要有車位的思路,究其意圖,是想提高小汽車保有門檻,實現車輛調控政策由單一的“控制增量”向“增量、存量雙控制”轉變,從源頭上堵住車輛過快增長的勢頭。

  但是,要實現該舉措,卻不大現實。從目前看,北京市內的車位缺口很大,車輛數量遠超過實際的停車位。據市交通委運輸局此前的調查數據顯示,全市有40.1%的汽車沒有固定車位,只能停在馬路邊或小區邊角地兒。如果一定要做到“一車一位”,那北京目前的汽車數量早已“超載”。當然,政府可用“新老劃斷”的手法來推行這項舉措,但車位“欠賬”的問題若未得以解決,該政策便意義存疑,對後來的車主也不公。

  再者,如果將車位證明作為購車的“剛性條件”,勢必使本已是稀缺資源的車位“升值”,“炒車位”的現象或將出現。當購車者必須向有關部門獲取一紙車位證明時,車位也就被賦予了“投資價值”,其價格也會在現有基礎上“扶搖直上”,這也給開車位證明的空間留下了不小的尋租空間。而虛假停車證明、倒賣證明等投機現象,也會涌現。

  因此,在現有條件下,要求購車者在搖號時提供車位證明,除了會抬升購車門檻,大幅提高購車者經濟負擔外,並不能起到治堵控污的效果,反會“添堵”。車輛是流動的,車位是固定的,要緩解城市擁堵,就該開動腦筋,為民眾消費提供更週到的服務,如在停車等設施上更好地規劃等,而不是以遏制民眾剛性需求為手段。(周俊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