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繳費怎麼延長,還需公開論證

時間:2013-10-23 12:55   來源:新京報

  據《華夏時報》報道,多部委與多套養老方案設計者們,在為期兩天的閉門會議上,就養老制度改革達成了多項共識。其中,延長養老保險繳費年限已基本沒有懸念。

  儘管還沒有權威方案傳出,但專家或媒體不時“透露”的改革動向,隔幾天就會引發一輪熱議。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涉及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社會對此高度關切在情理之中。目前養老制度存在的“雙軌制”、資金缺口等問題,確實需要儘快啟動相應改革。這需要政府部門和專家共同研究“頂層設計”,但同樣不能忽略“底層意見”。

  以延長養老保險的繳費年限來説,雖然這是重要國際經驗,但當聽到延長的新聞,網上質疑聲還是很多。這也是一種提醒,在改革設計階段,不妨就多一些公開説服和徵詢意見,在公共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共識。否則,日後形成方案再來尋求認同,阻力可能會更大。

  客觀而言,我國目前15年的最低繳費年限,有進一步延長的空間。多數人的工作年限都不止15年,適當延長的話,對個人的直接衝擊並不大。但如果延長的幅度過大,那實際上就和延遲退休沒有本質區別;而延長繳費是強制統一延長,還是通過激勵制度,讓個人自由選擇,具體操作不同,對不同群體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因而也就更加需要大範圍的徵詢意見。

  養老政策改革,在任何國家都是極為“敏感”的事情。比如,法國也準備2020年後,根據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情況逐步延長繳費年限。儘管新的改革方案已經算是“溫和”,並不是完全“一刀切”,方案中特別提到,將考慮工作條件艱苦人員和女性特殊情況等,設立艱苦職業的“工時賬戶”,使艱苦崗位從業者能夠提早退休,或接受培訓或換崗。但改革方案在國內同樣引起爭論,阻力重重。

  當然,作為一項牽涉面很廣的改革,政府部門和專家的前期論證,是必不可少的階段。沒有一個相對完整的草案,也就無法有的放矢地徵詢民意。從這個角度來説,公眾也不必急於否定所謂“延長繳費年限”的共識。在“開門決策”已漸成慣例的背景下,這麼重大的改革,相信會給民意留下充分的參與和討論空間。

  就在上個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提出要建設“透明政府”,“要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把人民群眾的期待融入政府的決策和工作之中”。在社會尤為關切的養老制度改革問題上,相關部門更應該看到民眾的期待,在完成前期的專家設計工作後,儘快開始下一輪的民意徵詢。只有上下均達成共識,養老改革往何處去,才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共識”。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