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節”不放假不是不能盡孝的理由

時間:2013-10-14 14:41   來源:揚子晚報

  昨天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恰恰也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不少網友趁勢建議將重陽節定為法定假日,讓子女陪陪老人(10月13日中國新聞網)。

  一談到“常回家看看”,很多人就會説我也想去,可我沒有時間;一説到孝敬老人,很多人就説,自身生活艱難,“壓力山大”,諸多主觀和客觀因素已使孝道文化逐漸成為傳説。建議將重陽節定為法定假日,或者説“老年節”不放假,成為不能盡孝的理由,太過牽強。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的重陽節10月13日就是《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正式出臺以來的首個法定“老年節”,恰恰也是一個週日,即休息日,我們不妨捫心自問,有幾個人主動回家探望父母,陪伴老人?

  筆者這樣説,是有根據的。武漢晚報曾經做過調查,超半數人僅在長假才會回家看望父母,那麼增加一天老年節公假,就會回家嗎?而今年國慶黃金周,記者在隨機調查後發現,不少離家在外的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忽略了看望父母。他們更多想到的是放鬆自己,好好休息。如此反差,令人尷尬和羞赧。

  過於強調客觀條件,而缺乏內心的自省;過於放大個人的得失,而忽略了對父母和他人的一種仁愛,才使得傳統美德岌岌可危。近年來,利益至上,物欲氾濫,中國傳統思想美德流於形式,甚至逐漸淪喪,虐待父母、啃老,不尊重長輩的現象時有發生,以至於常回家看看成為廣為傳唱的歌謠,成為父母倚門相盼的奢望。

  誠然,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人們壓力劇增,這也成為很多人沒空“孝順”的理由。但是,在忙碌的工作中真的連給父母打個電話的時間也沒有?種種“誤讀”和藉口,扭曲了理所應當的孝順行為,放大了自私、冷漠的人性弱點。當孝順父母的理念錯誤,孝順之行自然也就千難萬險了。在年輕人呼朋喚友縱情山水之際,有幾人想到“帶父母去旅行”?在自己花前月下沉醉愛情之時,可會想到單身父母的寂寞孤單?很多時候,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比起物質贍養,老人更需要的是精神慰藉。簡單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很多人卻做不到,直至子欲養而親不待,悔之晚矣。孝老敬親不能綁架于“老年節”放假,“不放假難回家”其實反證個人和整個社會對於老年人關愛的缺失和倡導孝道文化的必要。

  法律重在執行,心動不如行動,我們不妨嘗試著給父母打一個電話、陪父母來一次旅行、或者陪父母吃一次晚餐,你會發現,孝順父母並不是那麼難,只要心存孝道,每天都是“老年節”。(淩寒)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