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洞察中國的黃金時刻

時間:2013-10-08 15:07   來源:人民日報

  節慶長假的歡喜與憂愁,我們一起度過。從各級政府到每一個國民,都無法置身事外

  這個國慶“黃金周”頗不平靜。霧霾籠罩華北,颱風奔襲東南,還有塞車擁堵的體驗,讓不少國人有些遺憾。而這七天,亦是洞察社會萬象、洞穿世道人心、洞見行進中國的黃金時刻。

  國慶日,天安門廣場11萬觀看升旗的遊客留下5噸垃圾,讓不少人在社交網路過足了數學癮和辯論癮,每人平均垃圾究竟多少?

  8年前的五一黃金周之後,本報曾刊發“人民時評”,議及天安門廣場日産19噸垃圾之恥,反思“國民素質的殘缺、道德教育的失效和執法能力的孱弱”。與之相比,而今垃圾噸位明顯減少,且11萬人連夜有序排隊等看升旗,亦讓人動容。但是,每人平均不到一兩的垃圾,倘能隨身帶走,丟進垃圾桶,豈不更讓因扶老攜幼唱國歌、升國旗而澎湃的愛國激情,化為舉手之勞維護廣場清潔?

  用30餘年創造了經濟奇跡的中國,有一個軟肋,一觸即痛——國人文明素質。在黃金周裏,這疼痛更加明顯。在旅遊消費進入大眾化階段,國人還將“隨便”的不良舉止帶到境外,景區亂刻字、公共場合大聲喧嘩、過馬路闖紅燈……有損國人形象。

  從上到下,中國正向旅遊不文明問題宣戰。然而,在《旅遊法》實施之初的這個長假,不文明現象仍此起彼伏,讓我們痛切意識到,文明之旅任重道遠。這個過程,只能靠堅持不懈的國民教育完成。梁啟超稱“言自強於今日,以開民智為第一義”;魯迅先生為國民性改造嘔心瀝血……欠賬良多的國民教育,需要繼續負重前行。

  深入觀察,我們還會發現,黃金周的各種現實問題與矛盾盤根錯節、糾纏不清。

  九寨溝發生大量遊客滯留事件,擁堵現象在各大景點均有發生。一方面集中放假,並用下調景點門票和免收高速過路費等措施來吸引遊客出行,各地再現“門票經濟”的打雞血式熱情;另一方面,對蜂擁而至的遊客缺乏應對和疏導預案,公共服務的不週,基礎設施的日常需要性建設與假日人流狂噴不相適應的矛盾,使不少遊客失去了假日出遊的愉悅,在這樣的情境下,如果僅僅指責遊客“不文明”,顯然是一種推卸責任的片面判斷。

  更令人髮指的,是迪慶一些執法人員的粗暴一吼,“滾蛋,永遠別來香格里拉!”這一8月份發生的事件,在這個黃金週報道後,引起人們的共同吐槽。旅遊亂象的背後,是管理的粗陋、監督的缺失、不良作風的氾濫、逐利邏輯的驕狂。在黃金周這個特殊時刻,這些問題更為集中地爆發出來,引發了廣泛的批評與反思。

  精神文明需要物質文明的支撐,更要有民主監督、科學管理、人性化操作的制度性保障。只有這樣,才能斬斷急功近利的粗放式發展思路,才能徹底改善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的失序、失范與失德現狀。管中窺豹,這何嘗不是改革深水區面臨的艱難挑戰?

  不過,也不必妄自菲薄。北京長城的人頭攢動、杭州斷橋的水泄不通、高速公路的擁堵不堪,足以讓這個地球任何地方的管理者頭疼不已。然而,故宮尚安全,長城未失守,斷橋亦無恙,外灘也如常。特別是,上海交警發明瞭“開關式過馬路”維護秩序,武漢黃鶴樓新設“電子塗鴉墻”,為“到此一遊”式情感抒發提供高新技術的傾瀉之地。這讓我們看到,以管理、執法的創新沖刷不文明污垢,其空間相當大。

  節慶長假的歡喜與憂愁,我們一起經歷。從各級政府到每一個國民,都無法置身事外。上班第一天,且讓我們咀嚼這句話: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中國。每個人、每個細節的點滴改善,都意味著更好的未來。(李泓冰)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