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花錢且務實會風才算改好

時間:2013-09-24 15:28   來源:京華時報

  日前,財政部等部門聯合印發了《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這一將從明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規,劍指機關會議中的鋪張浪費之風,旨在通過制度建設,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是反“四風”的又一新舉措,引起廣泛關注。

  文山會海這一頑疾久為人所詬病,會議為什麼氾濫成災?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制度有漏洞、操作有空間、執行有彈性。一些單位會議鑽空子,審批把關不嚴,未經批准就開會。一些單位就高不就低,甚至超規模開會,超範圍、超標準列支會議費。有的單位報銷制度形同虛設,為違規消費大開方便之門。凡此種種,造成了公共資金的極大浪費,助長了奢侈浪費習氣,也讓會風越來越空虛浮華。從現實弊病來觀照,這次公佈的會議管理新規很有針對性,全面體現了減量、“瘦身”的特色。

  在規範範圍上,新辦法不僅實現了對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事業單位的全覆蓋,而且涵蓋了各類會議,尤其將小型研討會、座談會、評審會等業務性會議也納入進來,基本做到了不留死角和盲點,有利於從面上把住開會閘門。在會議管理上,無論是所有會議須納入單位年度計劃,還是將會議費納入部門預算、單獨列示、細化項目,或者是嚴格報銷、公示費用,都對濫開會、超標辦、亂花錢等行為設置了重重制度防線,有利於會議開得必要、開得乾淨。

  而在具體辦會上,儘管一、二、三類會議每人每天標準有所提高,但會期普遍縮短了,參會人數有了明確限制,會議形式更加務實節約,會議地點也劃出了風景名勝等“禁區”,至於借會宴請、大擺花草、會期旅遊、發放紀念品等“配套動作”更是一概禁止。各個環節都把泡沫擠一擠,就能省下不菲的支出。扎牢制度的籠子,一靠嚴密的設計,二靠嚴格的執行和監督問責,多管齊下,才能有效剎住機關會議的奢靡之風。現在,中央層面已經做出了制度創新的示範,各地也應及時跟進,因地制宜地推出相應制度,共同倡行節儉、轉變會風。

  當然,節約開支還不能算會風轉變徹底。召開會議,主要是為了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對社會發展帶來改變的實效。會上空話套話連篇、與會人員瞌睡一片、開會聊聊天喝喝茶,像這樣的會,即便開得少、標準低,也是一種不小的浪費。因而,除了在會議支出上做減法,還得在調查研究、開動腦筋、提高效率等方面做加法,方能樹立求真務實的好會風。(陸文江)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