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鬥嘴山東環保掙不回臉面

時間:2013-09-03 14:36   來源:中國青年網

  在全國整治網路環境,尤其是規範微博大V言行的大形勢下,山東省環保廳突然出手,和“保護地下水公益行動”志願者鄧飛在微博上“杠”上了。

  事出有因。今年初,有關山東省部分地區有企業向地下排污的網路曝光層出不窮,事件中網路大V鄧飛起到了相當大的推動作用。9月1日,“@山東環境”(山東省環境保護廳法人微博)點名鄧飛,要求其向受冤企業“道歉”,鄧飛則質疑其“與民對賭”的態度,要求出具正式調查報告。一方逼道歉一方要名單,雙方言辭一度激烈。

  關於鄧飛的舉報內容是否屬實,以及一大批企業是否真的被冤枉,筆者沒有做專門的調查,因此沒有發言權。不過筆者確信,在年初的舉報風潮中,山東環保部門一時間備受質疑,可以説吃盡了微博的苦頭,挨了罵,丟了臉。在年初的微博上,山東環保輸了。

  在哪跌倒,就要在哪爬起來。現在環境變了,山東環保突然向鄧飛發難,無非是想把在微博上丟了的臉面給找補回來。但問題是,以這種鬥嘴,山東環保能掙回自己的臉面嗎?

  山東環保的臉面,不在紙上,不在嘴上,不在微博上,而是在空氣裏、河流裏、土壤裏。這是山東環境的職責所在,也是臉面所在。只有山東境內的每一條河都是清澈的,每一座山都是綠色的,每一天的空氣都是清新的,山東環保才有面子可言。否則,靠網上鬥嘴即便贏一萬次,該丟人還得丟人,該沒面還得沒面,該挨罵還得挨罵。

  按照常理,要求別人道歉,必要先理直氣壯、毫不虧心才行。山東環保部門作為政府職能部門,只要省內有一條河流還不夠乾淨,有一米土地受到污染,都應該對受到影響的公眾懷有歉意。顯然,按照現實的環境情況來看,山東環保部門這些年該道的歉多了去了,但公眾並沒有聽到、看到、感受到任何歉意。不過,公眾長期對此報以理解,因為環境問題如此嚴峻,山東環保部門理應很忙——忙於調查污染企業,忙於牽頭治理污染——但恰恰相反,公眾看到的卻是山東環保在微博上要求別人道歉。

  事實上,長期以來,對於環保部門的為難和尷尬之處,公眾心知肚明。作為履行環境保護職能的政府部門,一方面要對環境負責,要調查處理污染企業;但另一方面,作為政府部門往往又處在地方GDP高於天的環境之下。治理不好污染,老百姓不滿意,要罵;影響了GDP,主政官員不滿意,也要罵。

  所以,長期以來,對於污染企業,環保部門往往只能夾著尾巴做事,偶爾打打蒼蠅,很少敢動老虎。那些污染環境的大老虎,往往是納稅大戶,是GDP支撐,是地方財政命脈。在主政官員面前,他們比環保部門硬氣得多。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地方一搞污染治理,往往從餐飲洗浴企業的排煙排水下手、從汽車尾氣下手、甚至從抽煙下手的根本原因。

  早些時候,有地方環保部門的官員讓舉報群眾從辦公室“滾出去”,在污染“大老虎”面前直不起腰桿,在舉報群眾面前反而硬氣。毫不客氣地説,在一些地方唯GDP的大環境下,環保部門未能真正擔負起維護環境的職責,不作為也就罷了,有時起到的反而是配合污染、幫污染企業説話、掩蓋污染事實的反面作用。

  筆者關注到,從年初一直到現在的微博鬥嘴,對於群眾關於地下水污染的舉報,山東環保部門一直咬著“高壓泵”三個字不放。只盯有無“高壓泵”,不管是否“水污染”,顯然玩的是文字遊戲。群眾的舉報內容,不是專業的調查報告;舉報的目的,不是恨上了“高壓泵”,而是要求環保職能部門有所作為,制止企業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但大半年過去了,山東環保部門仍自稱“挖地三尺”找不到“高壓泵”,這不是“不解風情”,而是“明察秋毫”式的“難得糊塗”。再説了,治理環境如此急迫,環保部門履行職責找污染,別説挖地三尺,就是挖地八尺,想來納稅人也願意承擔這個成本。

  部門也好,個人也罷,誰都要臉要面子要骨氣。這沒任何錯誤,尤其是一些地方的環保部門,尤其需要骨氣。但這個骨氣,是面對污染“大老虎”時的骨氣,是面對那些唯GDP的地方主政官員時的骨氣,是挺起腰桿履行環保責任的骨氣,而不是在微博上跟人鬥嘴鬥氣的骨氣。在實現山清水綠之前,請求山東環保部門該忙啥忙點啥,切莫再找誰索要“道歉”。(王海)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