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李出訪背後的外交新思維

時間:2013-05-22 15:3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5月31日至6月6日對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共和國、哥斯大黎加共和國、墨西哥合眾國三國進行國事訪問,並於6月7日至8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安納伯格莊園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晤。美國總統安全事務顧問多尼隆近日來京,為中美元首會晤做準備。初夏時節,中國外交再掀高潮。

中國新一屆領導人今年3月履新以來,其外交日程格外密集,走出去,請進來,高層互動頻繁,開局良好。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李源潮副主席紛紛出訪,涵蓋中國周邊、非洲、拉美、歐洲。4月初,中國成功舉辦博鰲亞洲論壇,北京儼然成為當今世界最活躍的外交舞臺,各國賓朋紛至遝來。短短兩個多月裏,中國外交的騰挪與起承轉合,讓人耳目一新。

謀勢方善弈。放眼世界,關注人類命運、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同維護國際公平正義,這正是中國共産黨十八大報告集中闡述的中國的國際觀。習近平説,中國人是講愛國主義的,同時我們也是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胸懷的;隨著國力不斷增強,中國將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承擔更多國際責任和義務,為人類和平與發展做出更大貢獻。這樣的承諾源於中國自身發展的內生動力。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與世界的聯繫日益緊密,共同利益不斷擴大,中國的成就提高了世界對中國的期待。

強基且固本。快速發展的中國,需要夯實崛起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基礎。3月,習近平第一次出訪,選擇了俄羅斯、坦尚尼亞、南非、剛果共和國,並在德班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峰會。5月8日至16日,李源潮對阿根廷和委內瑞拉兩國進行了正式訪問。緊接著,李克強首次出訪鎖定印度、巴基斯坦、德國和瑞士。國務委員楊潔篪于5月初訪問蒙古國,外交部長王毅訪問泰國、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汶萊。王毅將此訪定位於“溝通與合作之旅”,表明中國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與周邊國家的關係,願把東盟放在周邊外交的首要和優先位置。這一系列外事訪問勾勒出中國正積極編織同周邊、大國、發展中國家的全方位的外交經緯。

大國講擔當。中國領導人前瞻性地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希冀實現歷史的跨越。歷史上大國的交往總帶著一絲悲情色彩,即你輸我贏的“零和”宿命論。要打破這一窠臼,需要新的理念與智慧,那就是建立合作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這裡的“新”表現在把相互的發展和增長視作自身的機遇,而不是威脅;通過進一步的合作兌現這種機遇,而不是相互遏制和對抗。只有這樣,才能登高望遠,促進新世紀裏大國關係的良性互動。中美之間的合作共贏,不僅關係到兩國人民的福祉,更會影響世界的穩定和發展。這正是大國擔當的應有之意。

孟夏百物滋,動植一時好。中國坦誠而積極進取的外交表現,定能帶給睜大眼睛的世界一個新的驚奇。(作者阮宗澤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