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控地下水污染還應再快一點兒

時間:2013-02-25 10:41   來源:新京報

  政府部門有責任滿足民眾的知情權,並和社會在治污中形成合力。希望,地下水監測提速,並像發佈PM2.5數據那樣,實時發佈水質數據。

  據《新京報》報道,日前山東濰坊被疑有企業往深層地下排污的消息,引發了公眾對地下水現狀的關注和憂慮。2011年,國土資源部發佈200個城市地下水質監測情況,“較差—極差”水質比例55%,並且與一年前比,15.2%的監測點水質在變差。按環保部等部門制定的規劃,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

  地下水在今年春節之後終於“攤上大事兒”,由於爆料的人越來越多,參與調查的媒體越來越多,地下水污染的狀況更清晰地“浮上了水面”。

  形勢不容樂觀。在全國655個城市中,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約佔城市總數的61%。地下水受污染,意味著民眾的飲用水安全遭受到了重大的威脅。有些村莊甚至成為“癌症村”或者“疑難雜症村”,村民用生命承受了地下水遭受污染的代價。

  按照2011年環保部、國土部與水利部聯合公佈的《地下水污染防治規劃》,到2020年對典型地下水污染源實現全面監控,地下水污染防治體系基本建成。這樣的工作節奏,似乎有些趕不上水質變壞的速度。監控防治地下水污染,速度還應再快一點兒。

  首先,是加快對污染源的調查。地下水被污染,主要原因是地表水被污染。中國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地表水就迅速進入高污染的狀態。而這些污染物的持續累積,最後都慢慢地下滲到了地下。過去有關部門偏重於關注大型工業排放源,但可能忽視了小企業、小作坊,更忽視了生活污水、農藥化肥等日夜不停地往地下“排毒”。今後對污染源的調查,應該更加全面。

  其次,地下水的調查、監控數據應更及時詳細對外發佈。1997年之後,國土資源部一直在做地下水的評價,2011年發佈了200余城市的水質監測公告,但具體到各個城市的地下水狀況如何,公眾並不知情。今後,有關部門能否詳細公佈監測數據?

  近來不斷傳出的網友爆料和媒體監督,實際上説明隨著公民社會的發育,民眾對所處環境的各種基本資訊更加關注,也更加重視自己的權益。政府部門有責任滿足民眾的知情權,並和社會在治污中形成合力。

  過去一兩年,在各方面的推動下,空氣污染的監控治理提速,尤其是很多城市在公佈空氣污染數據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因為這些數據的實時發佈,治理的共識得以在社會進一步達成。對地下水污染,當前最需要做的,也是加快各項監控和數據發佈的步伐。

  2012年國土資源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已開展工作和將要開展的工作之一,是“建設地下水動態監測網路”。民眾對地下水污染焦慮已久,希望有關部門地下水監測提速,並像發佈PM2.5數據那樣,實時發佈數據。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