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總等"爆粗口"再摘委員帽子

時間:2013-02-05 16:21   來源:東方網

  記者2日從北京市密雲縣獲悉,日前被網曝在飯店與人發生口角,爆粗口的北京市密雲縣政協委員李昕旸已經被取消政協委員資格。(2月2日新華網)

  政協委員不是終身制“職業”。李昕旸被傳為吃霸王餐爆粗口,其酒後言行令人大跌眼鏡。鋻於他在該事件中的表現,違反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關政協委員素質要求的規定,按照相關程式,密雲縣政協召開緊急會議,撤銷其密雲縣政協委員資格。應該説,密雲縣政協積極主動回應網路輿情,及時作出嚴肅處理,值得肯定。

  不過,還需追問,作為一名企業界的政協委員,聚餐酒後大聲呵斥對方“我讓你開就開,不讓你開就不開,你信不信”、“密雲縣誰敢抓我”,如此盛氣淩人,底氣何來?近些年來,一些地方的個別政協委員履職能力差,而言行差強人意,受“官本位”潛規則的侵淫,沾染不良的“官老爺”習氣,廣為公眾詬病。甚至有的地方將政協委員作為招商引資和利稅大戶的“獎品”。爆粗口的李昕旸,到底是個人素質問題,還是推選門檻制度設計的缺失,耐人尋味,發人深思。

  和人大代表不一樣,政協委員不是選舉産生的,而是通過推薦。依法經過綜合平衡、協商確定、表決通過以及向社會公佈等環節最終確定政協委員。對政協委員的産生應建立更加科學民主的機制,別總等到“爆粗口”再摘委員帽子。應改革産生辦法,著重考察其參政議政能力、責任心等。要引入競爭制,提高委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同時完善撤銷其委員資格的約束和退出機制。最關鍵的,在提名推薦和公示環節擴大群眾參與度,暢通公眾知情、參與和表達渠道,對群眾口碑不好,甚至言行乖戾者及時止于門檻,真正做到好中選好,優中選優。這也是問政於民、啟動社會監督的應有之義。

  政協委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政治責任。只有將素質高的社會精英、各界代表推選到參政議政的行列中來,才能使他們真正具有代表性,素質上更加過硬,關注民生、了解民情、反映民意,引領風氣,協助黨和政府為人民群眾解決熱點、難點問題,更好地適應時代的需要,契合民眾的訴求。這也許是撤銷李昕旸政協委員資格所帶來的思考吧。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