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咳”何妨當“補藥”吃

時間:2013-01-25 15:32   來源:東方網

  前些時剛到北京的某些外地人會出現一種呼吸道症候,感到咽喉發癢,伴以幹咳,其實身體並無疾病,也非感冒引起,於是便被人們戲謔地稱之為“北京咳”,這是北京空氣受污染後的陰霾天氣造成的,它反映了公眾對環境問題的焦慮。

  “北京咳”不是個醫藥上的定義,這種稱謂並不科學,因此,北京的醫務界人士出於職業習慣,批評了“北京咳”的説法,認為這是對首都的不尊重,這當然是出於義憤。依我的看法,北京醫務界或首都人士大可不必激動或“上綱上線”,北京作為國家首都、中國政治、文化、經濟、軍事、教育、科技等中心,其神聖地位並非是一句謔稱就能動搖得了的。

  為什麼會在民間出現“北京咳”這樣並不雅致的名詞?答案已經有了,一是由於經濟發展,出現了一些污染但又不重視治理的企業;二是隨著由於人民生活提高,汽車增多,尾氣排入空氣中,大自然來不及凈化,所以就造成了污染,所以“北京咳”是“富貴病”。環境污染也不是北京一家造成的,是京、津、冀,還有來自內蒙古的污染共同造成的,“北京咳”的焦慮,反映出華北大地的空氣環境污染比較嚴重,它是一種警示,一種提醒,一種緊迫感,國人還真須認真對待天空陰霾的問題,不妨把“北京咳”的名詞當“補藥”吃,督促、緊催我們吸取教訓,在發展的同時,把保護環境的這篇文章做好。

  正視“北京咳”所反映的問題,首先是京、津、冀的地方官員要警醒起來,在治污染、保護環境方面有緊迫感,必須看到,鉗制民間嘴上的“北京咳”稱謂很容易,但要消除天空的陰霾,則要做大量艱苦的工作。現在各地正在開“兩會”,建議在會議上集思廣益、把環境生態保護提高到與發展同等重要位置,並一定要落實具體措施,不上污染環境的項目,懲治污染企業,杜絕污染源。其次是各地企業要自覺地治污、環保,不做破壞環境的罪人,這也是保護自己子孫後代的大計。再次,老百姓也要在治療“北京咳”中自覺發揮作用,現在各地車輛太多了,排出的尾氣太多了,為了減少汽車尾氣,保護環境,老百姓也不能當看客,應該自覺地當減污者,例如能否暫時不買小型私家車,或少開小車,儘量乘公交(軌交)、騎自行車,不能一面發牢騷埋怨著“北京咳”,一面卻當看客或污染源。所以,如果説“北京咳”是對污染源打板子,挨板子的肯定應當包括我們大家。

  “北京咳”的稱謂雖然可以當藥“進補”,但這味藥很苦澀。現在,北京乃至中國北方廣大地區的空氣污染問題,已引起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視,相信一定能治理好,故我們也不必對“北京咳”的過度煩躁,上個世紀英國在發展中也碰到過這個問題,還戴過“霧倫敦”的帽子,經過治理,倫敦的霧霾消失了,“霧倫敦”成了遠去的歷史名詞。我堅信,隨著環保的加強,中國的天空生態一定會更加蔚藍,“北京咳”也終將成為一個讓後代看不懂的廢棄名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