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內涵發展的時代要求

時間:2012-11-30 09:23   來源:人民日報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著力提高教育品質,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這既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本質要求,也是實現高等教育現代化的戰略選擇。

  提高品質是內涵式發展的核心任務。品質問題是世界各國進入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後面臨的共同問題。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從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教育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0%。根據測算,2020年,我國高中教育的學齡人口將從目前的1.23億下降到8700萬人,保持現有招生規模,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就可以提高到34%,達到40%只需再增加6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今後公辦高校原則上將不擴大規模。我國普通高等學校的專任教師從1998年的40萬人發展到2010年的134萬人,增加了2.35倍,而在校學生數從1998年的340萬人發展到2010年的2232萬人,增加了5.56倍,專任教師的增長速度只是學生增長速度的一半。目前,我國已是高等教育大國,“大而不強”的問題比較突出,今後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是從規模擴張轉到品質提升。

  優化結構是內涵式發展的必由之路。十八大提出,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但與國家需求相比,高校在學術組織結構、招生結構、學科專業設置結構、人才培養結構等方面都存在著一定差距,有利於學科交叉融合、促進創新人才培養的體制不完善,社會各方面尤其是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機制不完善、動力不足,人才培養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産業結構升級優化的需要。高校必須面向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主戰場,把握重大産業工程、科技創新工程等需求,推進人才培養結構的調整,著力加強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

  創新模式是內涵式發展的根本動力。當前世界各國都把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作為教育發展戰略的主要方向。如美國的一些大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科學與人文相結合、教學與研究相結合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日本高校發展了獨具特色的“産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和“工業實驗室為主”的教育模式。我國在世界創新體系中仍處於趕超階段,必須銳意推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加快教與學的變革,尤其要適應資訊時代的發展趨勢。2011年,北京師範大學調查顯示,56.9%的學生認為網路對學習影響較大或非常大。這就要求我們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必須以學習者為中心,改革教育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充分吸納當代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的最新成果,充分利用現代教育資訊技術,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規律、激發受教育者創造潛力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堅持開放辦學,提升人才培養層次,增加學生海外學習和實習的機會,擴大具有海外學習經歷的學生比例,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力的國際化人才。

  對北師大來説,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具有雙重使命,即培養創新型教師和創新型學科人才。多年來,北師大堅持內涵式發展道路,努力培養具有良好的人文與科學素養、寬厚的專業基礎、開闊的國際視野、勇於實踐的創新型人才,推進“4+X”人才培養體制改革,構建了開放式人才培養體系和多元化教師培養模式。今年是北師大建校110週年,學校召開了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了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發展目標,確立了品質立校工程,進一步提高人才培養品質。北師大將積極推進專業綜合改革試點,以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為契機,推行厚基礎、強能力、本研銜接的拔尖學生培養模式。整合教師教育資源,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形成包括學士、碩士、博士三個層次緊密銜接的卓越教師培養體系,努力為創新型國家建設作出新的貢獻。(劉川生 作者係北京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