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今天欲“撐死” 焉知明天會否“餓死”

時間:2012-10-09 09:48   來源:西安日報

  據統計,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國慶節長假期間,全國納入監測的119個直報景區點共接待遊客3424.56萬人次,同比增長20.96%;旅遊收入17.65億元,同比增長24.96%。(10月8日《廣州日報》)

  在這個黃金周,或許是大假“史上最長”之故,各景區遊客量均急劇攀升,出現“井噴”,承受的高客流量壓力前所未有。比如,甘肅敦煌鳴沙山景區連續幾天有駱駝因工作勞累致死。南京中山陵景區遊客每日超21萬人次,25分鐘路要“爬”兩小時……

  對此,有網友總結説,“華山萬人難下山,故宮看人山人海,長城遊客如趕集,西湖見人不見橋……”也有網友指責遊客沒有理性旅遊,非要到熱門景區“花錢買罪受”。筆者認為,這恐怕是打錯了板子,沒找到問題的癥結。一來遊客完全擁有自主選擇旅行目的地的權利;二來由於資訊不對稱,哪個景區會達到“井噴”和“爆棚”程度,遊客往往也難以全面地提前知悉。

  景區之所以會“人山人海”,在很大程度上,恐怕是景區非理性地創收所致。在這個黃金周開始前,《齊魯晚報》的記者採訪發現,面對極有可能出現的旅客“井噴”現象,多數景區由於擔心影響收益,未把安全預警當回事,有景區工作人員説,即便遊客高峰時需暫停售票,也必須由市裏主要領導來決定,“這是一個複雜工程”。在大假期間,同樣據《齊魯晚報》報道,儘管各景區均承受著前所未有的高客流量壓力,但是未見有景區主動發佈安全預警,以分流遊客。

  由此可見,不少景區寧願“撐死”,也不願預警限客,這才是導致景區人滿為患、旅遊秩序混亂,乃至遊客與景區管理者發生衝突的癥結所在,暴露出景區方面急功近利之下的貪婪。按理説,各景區都應該對遊客實行總量控制,遊客量飽和時應立即停止售票。可是,不少景區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奉行遊客多多益善的原則,認為多一位遊客,不只多一張門票,還要吃喝玩樂行購,遊客越多,財源越是滾滾,所以來者不拒,哪會管遊客能否充分享受旅遊的樂趣,甚至置遊客的生命安全于不顧,更莫説考慮景區的生態容量、文物保護容量以及接待能力了。

  事實上,景區今天想“撐死”,那麼明天就會“餓死”。景區超負荷運轉,雖能帶來暫時的巨大經濟收益,但終究是一種鼠目寸光、殺雞取卵的牟利思維,對不可再生的人文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的損害將是長久的,且無法彌補,影響旅遊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景區“超載”,也會影響遊客遊覽體驗的舒適度,甚至給遊客帶來安全隱患,服務縮水、品質下跌的景區,雖能迎來這一撥遊客,但極有可能因為口碑太差,外在形象和社會效益不好,而“攆走”下一撥或往後的遊客。

  為杜絕景區只顧經濟利益不顧遊客利益,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的現象,筆者建議,應將景區“限客令”等安全預警納入行政管理,以使景區“憐香惜玉”,在面對高出設計容量1倍甚至幾倍的高客流時停止售票,或通過官方微博、媒體、高速公路出入口、景區大門等及時發佈“客容量”藍色、黃色、橙色、紅色等四級預警,讓遊客謹慎前往,以達到限客目的。政府也應出臺相關法規,一旦達到最高紅色預警,景區再接待遊客,就採取罰款等強制措施限制售票。

  限客雖會暫時失去部分經濟收益,卻有利於景區的長遠發展,有益於當地旅遊經濟的長遠增長。只有保證了旅遊品質,遊客才會停留下來,充分享受旅遊的樂趣,為景區作出更大的經濟貢獻,從而實現遊客能遊好、景區有錢賺、政府能維持好旅遊秩序這“三贏”。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