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微博答疑”為何有心乏力

時間:2012-09-14 10:1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在開放的空間裏,若想官員微博應答得到認可,必須要回到真實的治理中來

  熱點事件中當事官員開微博回應的越來越多。近日來,從陜西省安監局局長楊達才到湖北省麻城市委書記楊遙,在熱點新聞事件中,當事官員都能在第一時間現身網際網路,或開通實名微博,或舉行微博訪談,直面億萬網民。此舉雖引來廣泛關注,可最後都落得叫座不叫好的局面。

  不得不説,這是一個意味深長的結局。以往談及熱點公共事件,談及資訊公開,我們總是不乏窺見管理者資訊發佈滯後的身影,刻意的神秘化既遮掩了真相,也往往令地方政府陷入更大的言説困境。客觀地評價,官員能夠主動地以微博回應沸沸颺颺的“熱點”,本身已是一種新型的官民互動,也是地方政府試圖從微博領域獲取信任與認可的重構路徑。此種重構契合了民眾的吁求,一定程度上更展現出了足夠的善意,只是它為何仍未贏得網路民意認同的通行證?

  如同某些傳播學專家所分析的,有一種流行與普遍認同的觀點是,官員主動微博回應之所以依舊“叫座不叫好”,其原因在於涉事地方政府一沒有迅捷回應,錯過了“黃金24小時”,再就是回應閃爍其詞,沒有足夠澄清事情的真相。類似的分析當然有其道理,但不妨反問,即便官員能夠如實地第一時間回應,微博圍觀者就會全部篤定信之,哄然散去嗎?結局多半不會如此,甚至滾滾而來的會是更大的質疑。

  在微博生態中,官員公信力一直比較脆弱。我們很難説“脆弱”是網友的偏激情緒所致,恰恰相反,我覺得它顯現出的是這個群體相對理性的心態。是的,官員于危機事件中的微博回應是公共精神的表現,但從目的論而言,有限應答不過仍是化解現實輿情矛盾的工具。網友們一樣質疑於此種管理模式的形式上轉身,表明他們有著清晰的圍觀訴求:那就是求解現實問題,獲得全面真正的資訊公開。“表哥”“表弟”們雖然事發後都在微博上直面網友提問,但他們的應答,無法圓釋網友的所有疑問,而現實中官員財産的不公開,以及官員群體道德形象某種程度的下滑,更令他們的回應經不起追問。

  必須再次重申的觀點是:單純的微博輿論事件其實並不存在——或因公眾的吁求無法得到滿足,或因公共的利益被侵犯,或因官員的腐敗行為若隱若現,但無法被有力監督——它們生發于現實,抵達網路才形成公共事件。如果認為微博公共事件只是公眾圍觀和輿論關注後的結果,而不回到現實中去真正解決問題,進行更大範圍的資訊公開、治理行為糾偏乃至對官員腐敗線索的積極介入,則單純的網路應答終究只能有心乏力。只有實際語境中的資訊公開是明朗的,對公共事件的處理兼顧了絕大多數人的感受,真相不至於稀缺,那麼微博應答才不會仍在形式主義的窠臼中,繼而被心有訴求者切實接受。

  “全新的交流時代正在替代老朽的、運轉不靈的傳播時代。”我們的管理者理應跟上這樣時代的腳步,成為不被拋棄的人。在開放的空間裏,若想官員微博應答得到認可,它必須要回到真實的治理中來。請對官微應答力勿有過高估量之心。危機時刻中,眾口洶洶下,在微博上進行彌補式的互動固然有一定效用,但如果沒有同步對社會關注的現實問題進行求解,則每一條發佈與回復,並不是那麼讓人著迷。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