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瀋陽部分商鋪出現了關門歇業的現象。當地許多網友上傳了商鋪關門的照片,微博認證為“瀰漫視覺攝影工作室”的網友“瀰漫視覺攝影”稱,這些天瀋陽好多店面門上都貼一字條“外出旅遊暫停營業”,“一打聽才知道工商局要在全市打假”。但此原因並未得到有關部門證實(8月7日《東方早報》)。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僅僅是小部分商戶關門歇業,那倒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如此大面積的商戶關門歇業,讓市民生活受到嚴重干擾,這背後必有深刻的原因。而無論什麼原因,都值得政府和官員們好好反思?
一種説法是“工商局要在全市打假”,這種説法並非空穴來風。因為早在今年1月13日,瀋陽市政府召開2012年打假工作會議,要求“從現在開始到2013年全運會結束”,要向制假售假違法犯罪展開新一輪淩厲攻勢;深入推進“無假社區”、“無假市場”、“無假商場”、“無假企業”的創建工作。問題在於,即使工商部門要打假,那也是一件好事,何以引發大面積的商戶要關門歇業呢?
我們是不是可以解釋為,在瀋陽許多商戶至少有這種那種制假、造假行為,這樣那樣的經營違規違法行為,他們難以經受起執法檢查。所以一聽説要打假,就趕緊關門歇業,躲過風頭。如果這種解釋成立的話,那我們執法機關真的要好好反思一下,為何在你們管轄的轄區會出現這麼多怕打假執法檢查的商戶,平時你們的工作都做到哪去了,僅僅依靠運動式的執法檢查能起到作用嗎?
當然,還有另外一種解釋,那就是其實並不是商戶都有制假、售假的行為,並不是他們經不起執法檢查,而是我們的執法機關亂檢查、亂收費,動輒罰款、沒收,商戶被所謂的執法檢查查怕了,乾脆關門歇業躲風頭去了。果真如此,執法機關更應當好好反思一下。我們的執法目的到底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真正保障市場經濟秩序和公民的食品安全,還是為了滿足執法機關小集體利益甚至是個人利益?是為了促進市場更加繁榮還是罰款越多越好呢?
也許發生大面積商戶關門歇業的事情,政府什麼行動都沒有採取,純粹是謠傳,是一些市民和商戶的擔心,以訛傳訛,一傳十、十傳百,導致許多商戶關門。但這事政府和官員們同樣要好好反思。商戶們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謠言呢?是不是我們某些執法人員工作上粗暴或者溝通上出現問題,讓他們産生了誤解?商戶關門不是一家、兩家,關門時間也不是一天、兩天,甚至關門的商戶從瀋陽蔓延到丹東、鞍山等城市,很多市民在微博中抱怨,生活已經極其不便:理不了頭髮、買不著釘子、吃不到午飯,對市民生活産生了嚴重影響,政府機關和官員們為何不及時辟謠,及時澄清事實,公佈真相,取得商戶的信任,何以要拖了這麼久才來處理?
目前,瀋陽官方微博發佈消息稱,相關部門除正常管理工作外,並未採取集中整治行動,更未採取高額罰款措施。有網路披露,瀋陽市公安局已經要求各派出所立即組織全體民警深入到轄區,對部分小型超市、餐飲等商業場所出現停業問題,開展情報收集和宣傳引導。並且要求商戶在8月6日下午15時前,必須全部恢復營業。公權力介入這一事件,讓商戶儘快營業,讓市民生活恢復正常,這當然是個好事,但如果我們不好好反思這一事件,總結經驗教訓,恐怕類似的事情還會重演,而政府公信力也難以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