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稅1元,減輕了誰的負擔

時間:2012-06-27 11:07   來源:錢江晚報

  國家稅務總局近日發佈公告,明確主管稅務機關開具的繳稅憑證上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1元以下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為零。有關負責人表示,近來,各地稅務機關反映徵收1元以下應納稅額時,稅務機關的徵收成本常常會明顯增高,納稅人也需要付出更多的納稅成本。該公告的出臺,不僅有利於減輕納稅人負擔,也有利於降低稅務機關的徵收成本,提高徵收效率。

  1元以下免稅,是一個好的開始

  淩心園主:國稅總局發佈公告,免除1元以下的應納稅額和滯納金,1元的免稅數額乍一看很不起眼,令很多人感到雷聲大雨點小。但我認為,這一行為背後所反映出的,以提高稅收利用率來降低稅負的理念值得鼓勵。

  稅收是國家為滿足社會公共需要,憑藉公共權力,依法參與國民收入分配,強制取得財政收入的一種特定分配方式。從這個定義可以看出,減輕稅負有兩種途徑,一是直接減稅,即減少百姓的稅收供給,如降低所得稅起徵點、免稅中小企業部分稅收等等,這也是以往稅務部門常用的方式;二是間接減稅,即減少政府對稅收的需求,通過提高對稅收的使用效率,用更少的成本來提供公共服務。而後者,以往是被稅務部門所忽視的,這也是為什麼會存在為收1元的稅,卻要花上數倍財政經費的怪現象。

  可見,“1元以下免稅”的新政,其最大意義並不是那些直接減少的稅收,而在於通過降低稅務機關的徵收成本,提高徵收效率,減少高成本稅收行為(如小額納稅)。更重要的是,我希望這是政府從注重直接減稅轉向為注重間接減稅的開始,把科學收稅、高效用稅作為今後努力的方向。

  減稅1元,何必大聲嚷嚷

  黃齊超:這樣的事,悄悄地發個內部文件,碰到減免的事例,告訴納稅人一聲,也就行了。非要搞得驚天動地,是想讓納稅人感激涕零,還是想顯示一下稅務部門的恩惠呢?徵收1元以下的稅額,從成本上來講,是得不償失的,那麼為了這個不起眼的小事而大張旗鼓地宣傳,也是划不來的。

  王廣勝:免除1元以下應納稅額,怎麼看都像國家稅務總局在演一場滑稽戲,在通貨膨脹的今天,1元以下還算錢嗎?如果説稅務部門是懶得找零,給自己省麻煩,那還可以讓人理解,但你明明是為了自己,卻硬要打起“減輕納稅人負擔”的幌子,得了便宜還賣乖,這樣的行徑實在讓人瞧不起。如果你們真有“減輕納稅人負擔”的意思,不妨降低稅率,或者把規定中的“1元”改成“100元”,這才證明你有誠意!

  孫青青:國稅總局此次大方表示“免除1元以下應納稅額”,公眾應該報以最熱烈的掌聲!要知道,現在像這樣不與民爭利、勇於擔當的政府部門不是多了,而是實在太少了!比如説國家發改委,公眾這樣揶揄:“只做兩件事,一是漲價,二是為漲價找理由。”國家稅務總局出臺此政策,為自己贏得了良好的聲譽,還真值得其他部門學習。美中不足的是,“有利於減輕納稅人負擔”這句話有畫蛇添足之感,甚至還有可能弄巧成拙,建議國稅總局大義凜然地將其去掉。

  減稅,請先向GDP增速看齊

  Cuilifeng:都説減稅是讓利於民,可是面對“免除1元以下應納稅額”這樣減輕納稅人負擔的方式,我相信沒有多少人會心存感激,除了無奈與苦笑之外,只會反問:現在的1元錢到底還能夠買什麼?這樣的減稅力度是不是太小了點呢?

  我國稅收收入近些年可以説是捷報頻傳,幾乎每年都超額完成任務。以2011年為例,去年的全國稅收總收入為8.97萬億元,同比增長22.6%,而同年GDP的實際增速僅為9.2%。儘管當前情況下財政收入,由於多種原因高於GDP的增速,但是長期來看,財政收入與GDP的增速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同比增長關係,可見稅負過重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如果稅務部門真正想減輕納稅人負擔,那麼請先從向GDP增速看齊開始吧。(潛海龍 整理)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