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80萬挖香樟種香樟” 值得嗎

時間:2012-05-30 11:02   來源:新華網

  最近幾天,南京機場路(雨花颱風景區南門至機場高速段)兩側的上百棵香樟被挖出來後,花七八十萬種上的一批新樹,卻依舊是香樟。現場施工人員説,原先香樟太小,現在換成大的。對此,南京雨花臺區住建局和綠化公司解釋稱,原先土壤多為石塊,沒有肥力,所以香樟“長不大”。(據5月29日《揚子晚報》)

  南京挖香樟再種香樟事件,與前不久山東青島“退坪種樹”有幾分相象之處。一是兩者同屬公共綠化,二是均被群眾質疑是“折騰”。具體到南京挖、種香樟事件,我們不免有以下幾點疑問亟待回答:

  一是公路兩側的香樟樹一定要追求“大”嗎?樹的大小是衡量綠化植物的唯一標準嗎?除過大小之外,是不是還有長勢、形狀等其他更多的標準。如果公路兩側原有的香樟樹長勢力還不錯,形狀可以經過修剪等而改變,是否該考慮一下成本,適當放棄對“大”的要求?

  二是“原先土壤多為石塊,沒有肥力”是香樟長不大的原因,那麼是否可以採用不移樹、不改種的方式,對原樹木進行土壤更換和肥力加強呢?難道非得連根拔起,換掉了事?既然要換成“大”的,為何新種的樹木,又讓人對其大小“目測區別不大”?

  三是挖舊樹、換新樹都走了什麼程式,是否徵求過市民意見、專家意見,是否做到了足夠的資訊公開與公示?城市綠化與道路兩側綠化,顯然屬於公共管理事務。而在公共管理事務上,充分地徵求群眾意見,做好資訊公示與公開顯然是必要的。南京相關管理部門,在種樹之前,到底做了什麼論證,徵求了幾位市民的意見?相關資訊又是否做到了及時公示與公開,廣泛地接受群眾監督?

  80萬並不是一個小數目,花80萬挖了香樟,而種的還是香樟,難免會讓人覺得是在折騰。即便確實是為綠化工作著想,為市民利益考慮,那是否又該將好事做得更好,將相關資訊完全公開,不給公眾留下疑惑與憂慮呢?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