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是往多裏報 一種是往少裏報

時間:2012-05-30 10:40   來源:新華網

  湖南省桃江縣今年5月遭受洪澇災害,對於直接經濟損失,縣民政局的數字是1800萬元。而防汛辦向媒體提供的災情彙報材料卻説是8900萬元,被當地媒體發現暗含“水分”。“因為新聞單位要得急,所以這些數據都是在一夜中估算統計出來的。”面對質疑,當地官員作出了這樣的回應。記者調查發現,此事暴露出少數基層單位借災套取資金的趨利心態和災情評估核查體系的不完善。(據法制日報)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日前曾表示,在統計數據上弄虛作假,是統計領域最大的腐敗,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最大。只是因為“新聞單位要得急”就可以一夜之間“估算統計”災情數字嗎?真不知道這樣的幹法,是誰給他們的膽量?

  對於統計造假,是有兩種情況的:一種是往多裏報,一種是往少裏報。基本路數無非是,凡能對當地官員“政績”、“形象”帶來負面影響的,都往少裏報,比如重大生産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數等等;而凡是能給當地帶來實際利益的,或是給某些官員帶來“政績”的,都往多裏報,比如上面的以災情換“補助”。《半月談》曾報道過,太行山腹地的河北省保定市阜平縣是國家重點扶貧縣,政府運轉、工資發放等2/3要靠上級轉移支付。但據記者調查了解,某項目投資不過幾百萬元,縣裏卻上報完成投資近2億元。

  如此的“多報”和“少報”,都是造假。個別人之所以敢那麼瞎報,肯定不是第一次了,而是一種慣性使然。災情的嚴重損失,是老天造成的,與地方領導無關,多報還能多領補貼。萬一露餡了,無非是“新聞單位要得急”,把責任向記者身上一推,自己落得乾淨,頂多認個錯就完了。我們很少聽過因為謊報數字而丟官的事情。而如果謊報被查出後必會得到嚴厲處理,他們還敢拍著腦門出災情數字嗎?

  無論是災難還是成就,只要有了造假成分,就肯定會影響到政府的公信力。統計數據的核查機制與問責機制完善與嚴格,是杜絕統計注水、造假的治本之道。因為一萬次的“強調”和“重申”,也比不上一次動真格的嚴厲查處。倘若都把謊報災情當做發國難財而要追究刑事責任的話,那麼基本就不會有人再輕飄飄地來一句近乎玩笑的話:都怪新聞單位要得急!(費拙)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