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經濟健康增長的基礎

時間:2012-05-28 10:29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國務院常務會議在部署近期工作時,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前溫總理在湖北考察工作時,也強調了這一點,這説明當前經濟形勢確實非常嚴峻。事實上,4月經濟數據出爐後央行如期降準已對此已所體現。

  央行的再次降準,概括起來,原因有三:一是通脹壓力繼續減輕;二是經濟增長壓力在增加,4月的投資和消費增速回落得非常快;三是4月新增貸款比3月大幅下降。由此不難看出央行降準的意圖,是緩解銀行體系的流動性壓力,避免信貸收縮影響實體經濟。

  從上述三個因素看,我國下半年的經濟走勢難言樂觀。需要注意的是,歐債危機的擴散會影響我國的出口。希臘最近三黨的組閣失敗,議會已宣佈重新選舉,這導致希臘退出歐元區的可能性大增,假如不幸實現“預言”,對歐元將是沉重打擊,歐債危機不但在近期無望解決,而且極可能在最近一、二年都解決不了,從而勢必拖累歐洲的經濟復蘇。作為我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歐洲經濟的不振無疑對我國的外貿有很大影響。所以出口有持續下降的趨勢。

  如果説出口下降受制于外因,那麼,進口增速以及新增貸款的下降則主要出自內因。一般來説,企業開工很足,對資金的需求旺盛,進口也就會跟著增加。而進口增速下滑,信貸需求下降,典型地表明瞭企業沒有積極性去發展生産,因為它們生産的産品也賣不出去,與其做無用功,不如停産或減少生産規模以節約成本。産品為什麼賣不出去?除了外需不足外,最主要的就是內需即消費也不足,而消費不足的根源,是大多數人的收入增長不快或沒有增長。

  所以,中國經濟的問題最終要回到現有的增長模式裏去。儘管中國經濟在過去十幾年裏有高速增長,但每人平均所得並未同步,因此,它還是一個每人平均低收入的經濟體。長期的低收入再加上預期不好,導致人們不敢去消費。消費不振,也就只能加大投資,刺激出口,這在金融危機前很順利,但現在當這二者的刺激效果遞減甚至消失後,中國經濟的疲弱就幾乎是註定的。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經濟實際上已跌入下行通道,迄今已近一年。現在看來,這會是一個較長過程,至少在近一、兩年裏,這三個因素還不大有根本的好轉。經濟下滑的速度如果是平穩的,且下滑幅度不大,並不礙事,反有利於我們現在進行的結構轉型升級;但假如是跳躍式的,且幅度很大,麻煩將非常大。要想擺脫後一種狀況,再造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基礎,根本上就有賴於內需尤其是消費有一個良性的持續增長。而這必須以提高收入水準為前提,它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多數人的勞動收入有一個普遍的上漲,至少能高於GDP的增長;二是國家的基本公共服務網路能夠建立,多數人能夠均等且廉價地獲取國家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這其實是從另一方面幫助民眾節約生活成本,從而也等於間接提高人們的收入。

  目前這兩方面都有好消息。遲遲不見出臺的收入分配改革據説在今年下半年要出臺,而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要在“基本公共教育、勞動就業服務、社會保險、基本社會服務、基本醫療衛生、人口和計劃生育、基本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及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實施一批保障工程,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健全服務網路。做好了兩方面的工作,將能有力促進內需的擴大和發展方式轉變的轉變。

  總之,短期來説,在當前企業經營環境不佳、貸款需求不足的情況下,要減緩經濟的下行趨勢,需要在放鬆流動性的同時,採取結構性減稅、非對稱性減息等多種手段,呵護實體經濟發展;但長期而言,要重新振興經濟,使經濟健康運作,就必須做好收入分配和公共服務這篇文章。鄧聿文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