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春節,在博物館一眼千年,觸摸到未知的久遠

來源:光明日報

2018年02月20日 15:02:00A

  還是希望一點點靠近,能夠站在陳列櫃旁,與它凝神對望。即便它在課本上出現,即便它在電視中閃過,會有那麼一瞬,剎那靜止,你告訴自己,這才是看見——恍然大悟,原本一個簡單的存在,背後的滄桑、傳奇卻不可言盡。

  一眼千年,觸摸到未知的久遠。不只是《國家寶藏》裏耀眼的葡萄花鳥紋銀香囊、杜虎符、闕樓儀仗圖,更有西漢鎏金銀竹節銅熏爐、皇后之璽、彩繪釉陶戴笠帽女騎俑,赤金走龍、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彩繪雁魚銅燈、三彩駱駝載樂俑……靜默一處,它們一直在等待。

  春節假期,不少人來到陜西西安,首站直奔翠華路。經過這裡,總會看到長長的排隊人群。因此,也就知曉了坐落於此的陜西歷史博物館沒有淡季,只有旺季和更旺季。

  人只有更多。來自渭南的保潔員馬大姐站在角落裏,看人來人往。她在這裡工作5年了,“年年如此”。

  過年到西安,就是來到一座天然的博物館,穿行其間,得以遙望中華3000餘年的歷史。朱雀門、含光門、長樂門、安遠門、永寧門、安定門……入夜,燈光點亮了各座城門,熠熠生輝。歲月流轉,繁華和蒼涼都湮沒在歷史長河中。這片土地上,人們曾經是如何生活的?這座城市有哪些不曾看到的歷史脈絡?它的繁華是怎樣的一種存在?到博物館去,是尋找答案的最佳選擇。

  一枚枚實物,串起的是記憶之鏈。如果説對春節團聚的期待是國人心中不變的信念,那麼走進博物館,找尋先人的過往,回望現在,又何嘗不是一次抵達?

  會找到共鳴。看,那不像今天我們的烤爐嗎?放在上面的是不是羊肉串?但這是東漢的綠釉陶烤爐。還有西漢銅臼,今天我們不還用這個搗蒜嗎?

  會欣然一笑。唐代女子真是愛美!看一看化粧步驟,真不少: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貼花鈿、點面靨、描斜紅、涂唇脂。不同時期、不同地方,眉樣、花鈿各不相同。

  會豁然開朗。不要小看西漢彩繪雁魚銅燈,以為它只是工藝品。大雁的脖頸和肚子都是中空的,點燈時腹內盛水,産生的煙霧就會隨著魚形燈罩導入雁頸造型的煙管,再經煙管進入盛有水的雁腹,最後被水溶解。看來,古人不僅技藝高超,而且環保意識早已有之。

  會心有所念。很多文物來不及看。可惜沒看到走在時尚前沿的彩繪釉陶戴笠帽女騎俑,介紹中説,她身著打底衫,外加帶花邊的黃色短袖,頭戴用藤條編成的帷笠帽。即使在今天,也足夠潮。史書記載:開元初,從駕宮人騎馬者,皆著胡帽,靚粧露面,無復蔽障。士庶之家,又相仿傚,帷帽之制,絕不行用。説不定,會在某一個時刻一睹芳顏。

  天南地北的人來到這裡,實現他們的文化之旅。還好,西安博物館眾多,每天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博物館。一個民族的歷史文化記憶,會一直涌動在每個人的血液裏。今天,我們依然可以找到它們的痕跡,當然也會從這裡找到適合當代時尚的元素。

  走進博物館,不必在節假日。與文物相遇,就是一種美好,與歷史走近一步,好奇又增加一分。幻想有一天,可以在博物館度過奇妙夜,只有靜謐。

責任編輯:韓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