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來源:央視網

2017年12月27日 10:33:00A

  央視網消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報告對這一戰略的論述,具有非常豐富的內涵,包含了很大的資訊量,為今後的農業農村農民工作指明瞭方向。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中央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這一論述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定了位。報告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六項重點工作之一;在十九大修改通過的新的《中國共産黨章程》中,把鄉村振興戰略列為了我黨新時代七項戰略之一。這表明,鄉村振興戰略不僅是推動農業農村發展繁榮的重大決策,而且是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戰略決策。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大意義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解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重要抓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是黨的十九大報告關於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大判斷。城鄉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農村內部發展的不平衡,是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一個重要方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從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舉措。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也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黨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農村地區和廣大農民是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點區域和重點對象。儘管自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黨和政府對“三農”問題高度重視,實施了一系列支農、強農、惠農政策,已經基本建立了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網路,但收入水準和公共服務領域的城鄉差距仍比較明顯,這種差距在貧困地區體現得更為明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總體方略,是新時代“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

  十九大報告關於鄉村振興戰略的若干個“第一次”

  在十九大報告中,從發展體制機制、土地制度、産權改革、農業産業和經營體系、鄉村治理等五個方面系統地指明瞭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除了首次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之外,十九大報告中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論述,內容非常豐富,很多內容都是第一次在官方文件中出現,顯示了新時代“三農”工作將具有歷史性的突破。

  報告第一次提出了“城鄉融合發展”。與2006年我黨關於建設“生産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法相比,把“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作為城鄉融合發展的總要求,更加強調了我國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城鄉發展的有機聯繫和相互促進,把鄉村的發展與城鎮的發展作為了一個有機整體,不再僅限于從鄉村本身思考鄉村的發展問題,體現了我國城鄉關係發展思路從“城鄉二元”到“城鄉統籌”、再到“城鄉一體”、最終到“城鄉融合”的根本轉變,確立了全新的城鄉關係,是我國城鄉關係發展思路的與時俱進。

  報告第一次宣佈在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集體土地承包期將在2027年到期,距今還有10年的時間。再延長三十年,意味著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土地承包期將延長至2057年,這不僅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有利於穩定農業投資預期,而且對於集體承包地的“三權分置”制度提供了必要的制度空間,有利於現代農業産業經營體系的構建。到本世紀中葉,我國將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集體土地承包期再延長三十年,也將為農村集體土地産權制度改革的下一步改革奠定基礎。

  報告第一次提出要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長期以來,有一種觀點認為,小農戶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障礙,發展現代農業必須以農業的規模化經營為前提。但是,我國是人地關係極為緊張的國家,耕地資源極其有限。即便是在實現高度城鎮化之後,我國每人平均經營的耕地面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的農地經營規模相比,仍將屬於小規模經營,小農戶經營將是我國未來長期面臨的基本現實。因此,在大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如何保障小農戶的利益,促進小農戶的發展,是一個重要挑戰。為此,必須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農業社會化服務把小農戶聯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實現農業經營的外在規模經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滿足我國未來農業發展的現實要求。

  報告第一次提出要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法治是建立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的基本要求。與此同時,城市與鄉村各有特點,城鄉融合不是消滅而是要體現城鄉差異性的特色,要把多樣性統一起來,和諧起來,這就要求在法治之外,要發揮鄉村的自治功能,實現鄉村的自主發展、差異化發展,實現“和而不同”的城鄉融合。中國是具有悠久文化歷史和優秀文化傳統的國家,同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深入人心。中國的鄉村治理離不開對優秀傳統文化養分的充分吸收,也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落實。德治是非常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是我國鄉村治理的獨特之處,必須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的重要體現。

  報告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所有的戰略規劃、政策措施都需要人來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不僅需要“三農”工作隊伍有寬廣的視野,熟悉現代農業發展趨勢,掌握工作崗位需要的現代農業知識,而且要求對農民、農村有深厚的感情,這樣才能把工作要求轉化為工作自覺,真正紮根三農事業,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做出貢獻。而如何培養“一懂兩愛”人才,也是我國人才培養需要認真考慮的問題。(作者: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林萬龍)

 

 

 

 

 

 

責任編輯:郭碧娟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