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蔡英文民調下跌快又慘已坐不穩“江山”?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1月12日 09:39:00A

  2017年已然結束,蔡英文的民調跌落速度不僅快於前任,也遭遇跨年齡層、跨職業別和不同政治派別的民眾反彈。從目前的局勢來看,這種趨勢還將繼續。1月2日,臺灣《天下雜誌》公佈調查顯示,已經有六成八的民眾不滿蔡英文、遠高於滿意的兩成三。與之相比,賴清德不滿意度和滿意度都在四成。蔡英文的民調已經三度“死亡交叉”,賴清德可能會取代蔡英文如今的位置,底限是黨主席、高限則是領導人職位,而時機分別在2018年和2020年。

  島內的滿意度調查通常被視為對施政者執政效果的觀察,信任度表示“是否看好行政首長未來的施政”。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12月調查顯示,蔡英文的滿意度僅有二成七,不滿意度高達六成;蔡英文的信任度跌落到三成,不信任度已經過半。這就意味著,六成民眾反感蔡英文的執政,過半民眾對蔡英文的剩下任期抱持負面觀察。

  蔡英文可能不尋求連任

  蔡英文任期未半就被民眾判了“死緩”,接下來還有九項公職人員選舉、領導人暨民意代表選舉兩場重要選戰,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蔡英文“度日如年”的心理反映在致辭之時,她才會將“就任領導人五百多天”説成“五百多年”。當然,苦於民進黨執政的民眾或許真的感受到了“五百年的煎熬”。

  最歡迎蔡英文的年輕人、高學歷族群變成最不滿意她的一群人,反感民進黨的比例已然超越國民黨(儘管還在誤差範圍內)。蔡英文明顯拖累了民進黨,就有人認為2020年蔡英文不尋求民進黨提名的可能性很高。如果2018年選得不好,蔡英文勢必要交出黨主席職位,淪為“跛腳鴨”。解釋蔡英文民調下跌的文章已經很多,不妨以近期發生的兩個事件作為切入點來觀察。

  綠營齊反“勞基法”修惡

  以“勞基法”修正為例,民進黨自家人都看不下去,前文宣部主任陳芳明批評稱,去年“一例一休”立法,已經引起民怨,再修改時“反而更加歪了一邊”,“民進黨不要説站在工人的立場,只要站在人的立場,就知道‘勞基法’越修越惡劣”。

  “時代力量”12月中旬所作網路調查顯示,受調查的千名臺灣民眾中,有近6成支援行政機構主動撤回“勞基法修改版本”。善於捕捉媒體鏡頭和操作議事規則的“時代力量”免不了以民意為後盾給民進黨“使絆子”,領導人官邸門口紮營抗議、退出政黨協商、向選民“道歉”,每一項都夠民進黨受的。

  月薪三萬是“夢想”

  蔡英文一年來言語出錯不斷,被諷刺為“離開稿子就不會講話”。如今又説民眾能夠獲得月薪三萬元新台幣是她的夢想。之所以説“夢想”而非“目標”,很明顯是避免重演馬英九時期列出具體目標,卻又達不到的尷尬境地。不過,如果只會許願,民眾選一樽神仙當領導人就好,幹嘛選擇蔡英文?

  2016年大選時,蔡英文譏諷同樣主張“月薪三萬塊”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蔡英文説,如果能調漲基本工資到三萬塊新台幣,就有資格獲得諾貝爾獎。如今蔡英文把朱立倫的目標當夢想,除了打臉當年的自己,還有什麼意義?難道是希望薪資到三萬元以後,給朱立倫頒發“諾貝爾獎”嗎?

  如果蔡英文的夢想可以不設期限,那蔡英文也可以大喊月薪十萬甚至二十萬塊,因為這個數字在幾十年、幾百年後總可以達到,那時候人們或許會懷念蔡英文的“功勞”,但是現在的人不會。

  此前,“閣揆”賴清德向長期照顧老人的服務人員喊話,他説三萬多塊新台幣的薪水是“功德臺灣、做善事”。如果三萬多塊新台幣的收入都算是做功德,多少薪水才算是正常?更何況“三萬”這個數字相當部分行業根本達不到,一部分人“看得到、吃不到”,還有一部分卻是看都看不到。

  民眾的不滿在集聚

  蔡英文選前鼓勵選民“有事大聲説”,選後卻説,她聽到以後就不用繼續大聲喊。民進黨民代更是揚言,認真的勞工在工作,抗議聲浪只是錄音帶。沒辦法,正常説話民進黨人聽不到,大聲説也聽不到,抗議時身份甚至降格為“錄音帶”,或許只有投票時候來了,民意才會被彰顯。此前,民眾只能等待或者按捺不住就上街頭。

  民進黨自詡“最會溝通的當局”,卻要民眾以抗議的方式來溝通。如果走上街頭的人不足10萬,民進黨幾乎不會在意;超過10萬,只要風頭過了,依然我行我素。真正能造成壓力的是超過10萬人持續上街頭抗議,或者形成全社會的“反對浪潮”,就像陳水扁、馬英九時期所遭遇的一樣。雖然目前條件仍不成熟,但誰又知道沒有在孕育呢?(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