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陳菊新書揭露民進黨內黑暗:派系內鬥毫無分寸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2月25日 10:32:00A

  日前,高雄市長陳菊在自己的新書裏透露了2006年、2010年市長選戰及2016年第九選區“立委”選戰民進黨內派系惡鬥的細節,時值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內初選進入白熱化,引來各方猜疑。隨著細節的公佈和當事人不斷隔空交戰,外界驚訝,民進黨自家人相互追殺到這種程度,可還記得“民主”二字怎麼寫?

  派系廝殺高雄市

  陳菊和民進黨新潮流係將高雄視作自家資産,不允許其他派系插手,也不願重蹈前任市長謝長廷“人走政熄”的覆轍,故而力挺派系子弟劉世芳出戰。陳菊和劉世芳淵源深厚,1997年兩人同在臺北市長陳水扁的手下擔任局長。陳水扁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後,陳菊出任勞動部門主管,劉世芳高居行政機構秘書長、還是陳菊的上司。兩年前,陳菊就表示希望能把在“港都”深耕十一年的棒子交給對民主價值、理想相同的人,很明顯就是暗指劉世芳。尷尬的是,如今劉世芳的民調才跨過兩位數門檻,與民調第一名、三成支援度的英係陳其邁之間還有不少差距。

  民進黨長期在高雄市“提名即當選”,因此存在“指派文化”。上屆高雄市長謝長廷曾希望葉菊蘭接任、陳水扁則屬意陳其邁,最後是半路殺出的陳菊當選。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將2005年“扁案”到2008年領導人大選落敗歸類為“民進黨最黑暗的時候”、“黨內廝殺到毫無分寸的地步”,其中尤以高雄市選戰最為明顯。

  黨內初選“極不民主”

  陳菊説,不希望卸任後“像老賊指三道四”,被認為指代的是謝長廷。謝長廷卸任市長後,先是鼓勵代理市長葉菊蘭出馬競逐2006年市長,在葉拒絕後要求子弟兵管碧玲代打。在陳菊民調高過對手、民進黨要提名她參選市長時,謝長廷在中執會發言稱,“這不能算,提名陳菊打不贏”!

  陳菊進一步透露,如果管碧玲勝選,還是會將提名讓給葉菊蘭。管碧玲曾否認陳菊的説法,高雄市新聞局專門引述當年多家媒體報道,捍衛陳菊説法。按道理,市長與現任“立委”的私人敘説爭議並不涉及政府立場,高雄市新聞局不應介入。如今強勢力挺陳菊説法很難説不是“公器私用”,炮打謝係才是真。

  謝係之後,下一個目標就是如今風頭正盛的英係。蔡英文與陳菊關係不錯,因此新潮流在杠上英係的時候並不碰觸幕後老闆蔡英文,只是攻擊到陳其邁為止。陳菊指稱,陳其邁家人為退出民進黨的楊秋興輔選,實際上是質疑陳其邁家族對於民進黨的忠誠度。“不挺民進黨提名的陳菊,卻挺退出民進黨的楊秋興”,這在民進黨鐵桿支援者的眼裏是不忠的行為。

  陳菊稱,在高雄第九選區“立委”初選中,她“唯一的考量”是為了讓扁家有臺階下,曾經希望謝長廷子弟兵陳信瑜、陳水扁兒子陳致中雙雙退選,讓雙方都能接受的陳其邁參選。但是謝長廷和陳其邁都拒絕了她的建議,只好派出子弟兵賴瑞隆參選。無論陳菊是否真的是在謝係、英係都拒絕協調的情況下“無奈”派出候選人,只要有初選就應該以民調決出勝負、怎麼能操作“誰選誰不選”呢?而且第九選區是民進黨的鐵票區,只要按照程式提名陳信瑜、陳致中的一人即可勝選,何必違反“民主”強行介入?民進黨在選舉面前就陷入派系分肥的魔咒,“程式”和“民主”都是假的,利益和職位才是真。

  陳菊此舉意圖如何?

  有綠營人士分析,新潮流為了要拿下高雄市長不惜傷害其他派系,其實就是要逼民進黨中央出來整合,不管外界如何反感,只要贏了初選就是贏了。然而,黨主席蔡英文對於提名事宜意興闌珊,黨務都交給秘書長洪耀福處理。早在2010年,身為民進黨主席的蔡英文參選新北市長,“放任黨內同志相互廝殺”。本次再度放任,也不奇怪。

  另一方面,蔡英文在“閣揆”等人事安排、大政方針方面相當依賴陳菊,陳菊又率先響應蔡英文上任以後各種爭議政策,蔡英文根本不可能與陳菊撕破臉,但是又不能公開介入市長選舉協調,因而選擇放任不管。畢竟,目前民調領先的是英係民代陳其邁,只要挺到初選過關就好,新潮流的算盤也就打空。

  民進黨恐將自食其果

  高雄縣市合併後,沒有充分發揮集群效應、反倒讓産業空心化、年輕人看不到希望。高雄人口被臺中超越、“立委”席次因之減少一席。民進黨人不思改變現狀、卻圖選舉謀利,不僅是高雄市民的悲哀,更是在野陣營的無奈。

  正如出身謝係、如今親近陳菊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的説法,把高雄市的初選帶回派系,那是民進黨對不起高雄市民。民進黨內互毆而置高雄市民利益於不顧、派系分肥更是難看,但是民進黨就這麼做了,高雄市民又能如何?如果不給民進黨選票制裁,想必很難吸取教訓。 (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