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學思踐悟十九大】大陸是臺胞施展拳腳的最佳平臺

來源:台灣網

2017年11月01日 07:58:00A

  臺灣的經濟發展早于大陸,但其後的增長速度明顯不及,如今更是陷入“五缺六失”的困境。所謂“五缺六失”,指的是臺灣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以及當局失能、社會失序、立法機構失職、經濟失調、世代失落、臺灣整體失去目標。與之相反,大陸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網際網路經濟及新一輪城市化的發展為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有識之士提供了巨大發展空間。各省市不斷優化涉臺政策,為臺灣同胞就業、創業提供最佳舞臺。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臺灣陷入發展困境,發展空間受限

  水電是支撐經濟增長的兩大要素。臺灣水資源並非十分匱乏,但季節分配不均。頻繁的水旱災害、地震及颱風等都對出水資源儲存提出了不低要求。臺灣的土地私有,水利建設影響農會、水利會、地方民代及當局,利益輸送和推諉扯皮不知凡幾。在“環保優先、經濟讓路”的思維下,大型水庫建設舉步維艱,早年修建的水利工程早已不敷使用,又待維修換代,更難支撐企業用水。

  “八一五大停電”暴露了臺灣電力供應長期處於警戒狀態的事實,臺積電、聯發科等大廠更是禁不起“哪怕只有一秒的停電”。在面臨限電危機時,臺灣並不是按照法定情形分行業、分等級停電,不在科學及工業園區的中小企業和民生用電成為最大輸家。臺灣電力供應長期低於15%的法定容量,解決之道在於確保足夠的電力供應。但民進黨當局主張“廢核”、太陽能發電成本太高、風能建設連民進黨籍議員都會反彈,只好大力推廣火力發電廠,造成空氣污染。很明顯,民進黨當局無力解決用電短缺,僅能歸咎於運輸線路飽和,但架構多條線路以避免單一電路故障影響輸電又成問題,民進黨的答案只剩下文宣攻防。

  時常爆發的限電警報,甚至滋生出一種“發電企業買電”的陋習。每當用電趨緊,臺灣電力生産企業就會向一些用電大戶支付一筆款項,希望對方錯峰生産,緩解用電危機。出於對電力供應的不信任,部分用電大戶甚至自行發電,自用之外的電量也可能被購買。對於大企業來説,缺電當然有應變之道,但是中小企業、初創企業就很難應付。

  另一方面,臺灣經濟發展較早,法律較為完善但更新速度極慢,就造成了臺灣立法保護現有企業的情況。在新事物誕生之初,往往處於合法、非法的邊緣。臺當局由於選票及民意壓力,往往採取保守措施。傳統産業掌握大量選票,對於潛在對手的出現“同仇敵愾”。臺灣主管官員大多選舉出身,傾向於維護既有産業,新的增長點自然備受打壓。多次出現舊産業對新事物的“圍毆”,也容易産生排外的氛圍,影響外來投資。

  對待經濟發展的保守作為形成慣性,又會影響當局的經濟目標,加之政黨輪替成為常態,缺乏整體目標、當局效率低下成為臺灣經濟不景氣的又一原因。受兩年一次的較大選舉影響,臺當局往往要到各個地方“分配建設”,為了讓選民有感,也通過分配利益來動員自己的競選組織、拉攏中間派。這些建設往往對於經濟發展並無太多利益,甚至産生重復建設,對於選民有感的才做、無感的不做,長期發展戰略更是闕如,臺灣經濟自然很難擺脫困境。

  大陸經濟蓬勃發展,願意首先向臺胞開放

  大陸的水電充足,人才及土地並不緊缺,行政、立法機關在黨的領導下密切配合,共同為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準提高不斷奮鬥。大陸從東到西、從南到北不同形態、有所差別的市場環境也為臺灣同胞就業、創業提供了各種可能。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過程中,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會引發新一輪的發展機遇,中高端消費、綠色低碳、共用經濟、人力資本服務等新增長點也將逐步成形,尤其是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加速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過程中,臺灣同胞能夠發揮更大的優勢。應當説,臺灣同胞在大陸經濟的發展過程中是大有可為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將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逐步為臺灣同胞在大陸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大陸同胞同等的待遇,增進臺灣同胞福祉。列席黨的十九大開、閉幕式的全國臺聯會長汪毅夫指出,整個十九大報告與臺灣有密切關係。十九大報告的主軸之一就是發展,習總書記在報告中強調,“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

  十九大後,北京市臺辦主任王力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北京一直在推進讓臺灣同胞享受與北京市民同等的待遇,目前已經發佈了關於臺胞學習、創業、就業、生活等五條優惠措施,“我們希望通過這些政策,能夠讓在北京的臺灣同胞能夠切實感受到在北京他們和大陸同胞是一樣的”。

  據不完全統計,每年約有500萬台灣同胞往返于大陸和島內。今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我們會出臺更多政策讓臺灣同胞在大陸就業、創業、工作、生活,享受一家人的便利條件。早在2015年3月,李克強總理在接受臺媒提問時表示,大陸將會繼續維護臺資企業和臺商的合法權益,保持對他們的合理優惠政策。而且在對外開放中,我們會先一步對臺灣開放,或者説對臺灣開放的力度和深度會更大一些。我們歡迎臺胞特別是年輕人到大陸來創業,並且願意推動兩岸人員交流,拉近兩岸民眾的心理距離。受惠于大陸相關政策的高雄市青年創業協會榮譽理事長楊美就曾表示,臺灣大環境不好,很多朋友早往大陸市場發展了。她也分析,因兩岸語言、文化等相通,臺灣青年最佳創業地在大陸。

  兩岸經濟的互補發展是改善和解決臺灣經濟“不景氣”的一條捷徑。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在野時期曾多次扮演兩岸關係的“麻煩製造者”,也是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能生效以及後續協議協商中止的“元兇”之一。蔡英文當局上臺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也不明確兩岸關係性質,讓兩岸經濟的共同發展陷入低潮。但是,兩岸民眾由衷希望兩岸關係發展、經濟增長,這種願望並不因為兩岸關係的僵局而變化,臺灣民眾“用腳投票”更是表達對民進黨當局兩岸政策不滿、以及大陸優化對臺政策的支援。可以預計,未來大陸還將持續加強兩岸融合發展的政策,臺灣同胞在大陸會擁有更為廣闊的施展平臺。(作者:李東海,四川省臺灣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趙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