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山谷裏的傑作 壩陵河大橋引兩岸媒體人讚嘆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9月27日 11:20:00A

兩岸媒體人在講解員帶領下參觀橋梁博物館。(台灣網 李航 攝)

  台灣網9月27日安順訊(記者 李航)9月26日,貴州“橋”之旅兩岸媒體團來到位於貴州省安順市的壩陵河大橋,一睹這座世界級橋梁的容貌,深入了解以壩陵河大橋為代表的貴州橋梁科技和交通發展。

  壩陵河大橋是滬瑞國道主幹線上跨越壩陵河大峽谷的第一座特大型橋梁,橋梁全長1564米,橋面至壩陵河水面370米,建成時是居“國內第一,世界第六”的大跨徑鋼桁梁懸索橋,是貴州有史以來修建的技術含量最高的橋梁。

  貴州省高速集團總工程師梅世龍為兩岸媒體人詳細介紹了壩陵河大橋,貴州數座世界級橋梁建築的設計與建造都有他的參與。梅世龍説道,貴州省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在高速公路攻堅決戰過程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所建橋梁覆蓋了梁橋、拱橋、懸索橋、斜拉橋等結構形式,幾乎包攬了當今世界上的所有橋型,“我們力爭在貴州省內建立‘高速平原’,讓貴州交通‘如履平地’”。

  臺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大陸事業部行銷副總經理潘湘熙在參觀過大橋後讚嘆:“這座橋真的讓人嘆為觀止,剛剛我了解到,這座大橋曾經經歷了秒速42米的大風但都毫發無傷,這真的讓我驚嘆貴州橋梁建築的科技。“

  梅世龍提到,以前我國的橋梁技術大多從國外引進,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自主研發了許多新型科技,完全有能力靠自己的力量修建出世界級大橋。與此同時,我們的新技術還在全世界範圍內備受好評,多國科學家前來考察學習。

  “我剛才看到了壩陵河大橋在建築科技上曾經創造過如此多的‘第一’,而設計及施工又完全是自主研發,在如此陡峭的山中,面對著惡劣的施工環境,我真的很佩服大陸在這方面的進步。“臺灣TB新聞網記者張汶寧在聽梅世龍講解後如是説。

  值得一提的是,壩陵河大橋除交通用途外,建造之初設計師們也把觀光納入其中。大橋行車道正下方是一條由玻璃鋪設的通道,遊人可從玻璃棧道走到河的對岸。臺灣《旅讀中國》雜誌企劃主編吳歆宜説:“這裡的景色實在太美了,雖然這座大橋是人為修建的,但仿佛和周圍的山水融為一體,絲毫不覺得突兀。”

  據介紹,近年來,貴州交通發展日新月異,已經成為這座城市的閃光點。2015年,貴州實現縣縣通高速公路,成為西部第一個、全國第九個縣縣通高速公路的省份;2017年,貴州農村公路實現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客運,成為西部第一個、全國第十四個“雙通”的省份。

  有一句俗語描述貴州,叫做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兩銀”,由於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導致貴州地勢山巒眾多、錯落有致。雖自然景觀秀美,但給交通發展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因此,一座座橋梁在貴州拔地而起、依山而建。據介紹,貴州公路橋梁達2.1萬座,世界前100名的橋梁建築中有40座位於貴州,因此貴州也有“橋梁博物館”之稱。

  本次兩岸媒體貴州“橋”之旅活動由貴州省臺辦主辦,以貴州橋梁建築為出發點,深入了解貴州交通發展及經濟發展。接下來,兩岸媒體人還將去到鴨池河大橋,繼續探訪貴州的世界級橋梁建築。(完)

貴州省高速集團總工程師梅世龍向兩岸媒體人介紹壩陵河大橋。(台灣網 李航 攝)

貴州“橋”之旅兩岸媒體人實地參觀壩陵河大橋。(台灣網 發)

雲霧繚繞的壩陵河大橋。(台灣網 李航 攝) 

雄偉的壩陵河大橋。(台灣網 李航 攝)

責任編輯:李奕均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