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最新!各省市惠及臺灣同胞政策匯總持續更新ing

來源:台灣網

2018年07月25日 08:03:00A

  2月28日,自《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31條措施”)發佈實施以來,各地各部門一直在緊鑼密鼓加緊推動落實,小編以時間倒敘為線條,根據各省市因地制宜陸續出臺的具體實施辦法進行了匯總:

  這些省市結合自身優勢特色,針對本地臺胞臺企的特點和需求,出臺惠及臺灣同胞的相關政策措施,可謂是“量身定制”。這些政策涉及領域從創業、就業、學習到生活,其中不乏有亮點顯現。點擊政策名稱,可以連結到政策全文喲!

  

  “粵臺48條”由“積極促進在投資和經濟合作領域加快給予臺資企業與廣東企業同等待遇”和“逐步為臺灣同胞在粵學習、創業、就業、生活提供與廣東居民同等的待遇”兩部分構成,具體包括13個板塊,共48條措施。

  “粵臺48條”具有四個主要特點:聚焦“同等待遇”、共用“廣東紅利”、著眼“粵臺融合”、回應“臺胞訴求”。

  《關於促進粵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江蘇淮安出臺的58條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涵蓋淮臺經貿合作、臺胞創業、吸引臺灣人才、社會文化交流、臺胞服務等方面。

  其中,對應“31條惠臺措施”政策的有16條,落實國家、省現有政策同等待遇的有6條,借鑒外地做法的有9條,體現淮安特色創新舉措的有27條。

  《關於促進淮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施辦法》←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此次杭州出臺的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措施,主要是圍繞國家、省、市重大行動計劃和科技研發計劃項目等,為臺企臺胞提供與杭州企業、杭州居民同等待遇,充分考慮臺資企業和臺灣同胞的特殊情況和普遍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級相關部門要建立臺灣同胞資訊共用機制,結合各自職能制定實施細則或操作辦法,為臺灣同胞提供資訊和政策諮詢服務。為臺胞在杭發展提供了便利。

  《關於進一步深化杭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湖北省作為中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快的省份,目前已有2700余家臺資企業、19個臺資園區、5個海峽兩岸交流基地,臺資企業聚集已經形成一定的規模。

  從此次62條措施來看,湖北省就經濟合作、鼓勵創業就業、加強文化交流、便利居住生活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實施意見。其中,以鼓勵臺資企業落戶和臺灣青年就業為主。

  《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浙江省出臺的76條措施中,包含投資合作(32條)、科技創新(10條)、就業創業(13條)、文化交流(9條)、生活待遇(12條)等五部分。

  這些措施著眼于促進臺企紮根浙江、推進與臺灣先進産業交流合作、引進臺灣專業人才等方面,進一步推動落實在浙臺胞與本省居民的同等待遇。

   《浙江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實施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昆山擁有近5000家臺企,工作生活著10萬台商臺胞,是兩岸經濟文化交流交往最密切的地區之一。此次出臺的措施共涵蓋68條具體舉措,除“31條措施”在昆山全部落地之外,另有26條具有當地特色的先行先試措施。

  小編在68條具體措施中,發現幾個亮點:如:臺籍考生(含臺商隨行子女)在昆山中考錄取時加10分投檔;臺灣居民可在昆山註冊從事零售業務(不包括特許經營)的個體工商戶,並在電商平臺開設網店等。具體細緻的措施,更加貼近了在昆臺胞的實際生活。

   《關於深化昆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天津發佈的惠及臺灣同胞的政策均是對“31條”的細化,52條措施涵蓋了津臺經濟交流合作、津臺社會文化交流合作、臺灣同胞在津學習實習就業創業、臺灣同胞在津生活四個方面。

  當然,天津也結合當地特點,提出支援臺資企業在津設立區域總部、研發中心,開展冷鏈物流試點,高校畢業的臺灣學生來津創業,符合規定條件的,可申請最高30萬元的創業擔保貸款,等等。

  《關於進一步促進津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雲南省此次推出的12條惠臺措施,從土地、廠房、資金、稅收、補貼、獎勵等方面明確了滇中新區給予臺企的優惠政策。

  這些措施旨在加快臺資項目落地,鼓勵支援臺灣同胞在滇中新區發展電子資訊、精密機械、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産業,相應享受稅收、投資等優惠政策。

  《關於促進臺灣企業落戶雲南滇中新區招商引資工作的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寧波出臺的“80”條措施中,每一條都旨在推進“同等待遇”,其中,有27條為寧波市獨有措施。這些措施涉及臺灣同胞來甬投資、甬臺貿易、甬臺社會文化交流合作、臺灣同胞在甬學習實習就業創業、臺灣同胞在甬居住生活等五大方面。

  這些措施“有亮點,有突破”,政策內容重點放在了對臺招商引資以及臺資企業在轉型升級、增資擴産等熱點問題上,在寧波口岸採取“一站式檢驗檢疫”“綠色通道”等便利化措施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關於進一步深化甬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南通市並未將落實措施統一整理成文,而是針對“31條惠臺措施”的內容分別提出了落實的舉措,共44條,涵蓋了創業、就業、教育、科技等多個方面。

  以促進投資和經濟合作為例,每條政策“含金量”都很高。例如:鼓勵臺商投資項目契合《中國製造2025南通實施綱要》,已有臺資企業最多獲得財政扶持1400萬元。

  《南通落實31條措施 44條政策落地見效》←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6月7日,在兩岸影視産業合作發展方面,平潭在福建省首推了《平潭綜合實驗區關於促進兩岸影視産業合作發展的實施意見》,共20條優惠政策。該政策從稅收、投資、營運、獎補等多方面,促進影視産業要素快速集聚,支援打造具有鮮明海洋特色、較強國際影響力的兩岸影視産業基地。

  6月初,平潭綜合實驗區出臺《對臺職業資格採信工作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平潭開展對臺職業資格採信工作的範圍,涵蓋國家人社部《關於公佈國家職業資格目錄的通知》中134項國家職業資格,包括專業技術人員職業資格53項、技能人員職業資格81項。該意見於8月份全面實施。

  5月22日,《平潭綜合實驗區“臺商臺胞服務年”活動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出爐,《方案》提出,面向臺灣人才、臺灣青年、臺籍畢業生和臺胞,分別制訂出臺創業就業實習實訓系列政策,涵蓋薪資管理、財稅、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社會保險等方面。

  《平潭綜合實驗區關於促進兩岸影視産業合作發展的實施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福建是對臺先行先試區域。此前,福建省早已啟動了惠臺的22條措施。而這次推出66條措施,則是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在“31條”基礎上進行了更加細化的梳理。

  福建省惠臺措施的聚焦點主要在於閩臺的經貿交流、臺胞在閩創業就業、閩臺文化交流、臺胞在閩安居樂業四個方面。

  《福建省貫徹〈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實施意見》←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上海是兩岸經貿、文化往來的重點地區之一,也是臺灣同胞投資、生活的重要聚集地。截止到2018年6月份,上海累計批准臺商投資企業12488家,約佔上海整個外資項目數的13.57%,累計吸引合同臺資395億美元。

  上海公佈的55條措施,其側重點在於支援臺資企業升級轉型,並融入上海經濟的發展戰略。包括:支援臺資企業在滬設立總部、支援臺灣專業技術人員來滬就業職稱評定、支援臺灣青年來滬創新創業就業、鼓勵臺資企業參與上海“五個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設等。

  《關於促進滬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辦法》←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廈門市因為地緣優勢,臺胞及臺資企業聚集效應也較為明顯。“31條”措施出臺後,廈門市也是一馬當先,率先推出了60條措施,在“31條”措施的基礎上,增加了經濟合作、社會領域等方面的內容。

  從內容上看,廈門市的落實措施亮點主要在對臺海運、兩岸經貿口岸便利化、進一步便利臺胞在廈門生活、學習、工作等方面。

  《關於進一步深化廈臺經濟社會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點擊查看政策全文

責任編輯:韓靜

分享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