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鄉辦學 臺商吳朝輝:把愛鄉接力棒傳給兒子

時間:2012-04-18 15:58   來源:華夏經緯網

  人物名片:吳朝輝,1946年4月8日生於上海,祖籍寧波,幼時隨父母到臺灣。1997年在山西河津市投資設立山西津輝建築實業有限公司。近年來,在寧波創辦慈東工業區職業培訓學校,促進東西部的合作,促進智力扶貧。

  身著紅白相間的襯衫,66歲的臺商吳朝輝精神抖擻,説話鏗鏘有力。在香格里拉酒店12樓房間內,他接受了記者的專訪,細細講述著和故鄉的故事。

  2009年秋天,吳朝輝在鎮海參加“寧波幫”博物館開館典禮。自從曾祖父攜家到上海打拼,後又舉家遷至臺灣,這是他第一次回到故鄉。

  以前,“寧波”僅僅是檔案裏祖籍一欄上的漢字。此刻,故鄉的山、故鄉的水,故鄉的模樣一下子如此真切,如此熟悉,如此魂牽夢縈。他已在山西、陜西創辦實業二十多個年頭,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此刻,聽到家鄉人熟悉鄉音的召喚,吳朝輝覺得胸膛內熱血在沸騰:寧波的投資環境遠優於西部地區,相信以一樣的辛勤,一樣的態度,一定能在家鄉幹出一番成就,在有生之年為故鄉做點實事!

  教育是長久之計,他第一個想法就是在故鄉辦學。找土地、談合作、謀方向、做考察,吳朝輝和同是“寧波幫”的好友姚振甫一起,為辦學的目標“全力以赴”。

  2010年,他在慈溪市慈東濱海工業區投資創立了職業培訓學校,面積近3000平方米,為園區企業培養以藍領為主、主管級為輔的人力資源。民營資本直接在園區內部開展職業培訓,這種模式在全國比較少見。

  那時,技工少、招工難等問題在東南沿海一帶愈演愈烈。年年甬企結伴前往內陸地區“招兵買馬”,開春之時大多數仍有近一成的用工空缺。可以説,一線工人的缺乏已是懸在企業主心頭的一把鈍劍。

  “我們也要為故鄉調結構、促增長出點力。”不久前,吳朝輝再次加大投資,準備另辟10畝地作為實訓場地,擴大培訓學校的規模。一方面,他打算從西部、中部地區引進一批學生,經過培訓再輸送到工業區,將招工和培訓相結合;另一方面,利用海內外資源優勢,促進大陸和臺灣的科研機構對接,將科研成果直接輸送到園區工廠。

  目前,這些想法已付諸實踐。土地已得到核準,和安徽的職業學校也已取得對接。今後,將根據工業區對技術工人的需要,進行工程師、調酒師、家政師等高級培訓,向慈溪、余姚等地近距離輸送人才。

  不喜張揚、不尚空談、不忘根本,在吳朝輝身上有著“寧波幫”代代相傳的精神特質。他常組織祖籍上海的臺商來甬考察,幫著招商引資;他將本在西部的集團逐漸轉移到寧波,致力家鄉發展;他也常告誡子女,牢記自己的根所在的土壤。

  此次,吳朝輝還特意帶著兒子一起來寧波。“寧波對他來説還是一張白紙。我希望借此機會使他有個感性認識,下一步我也好將接力棒交給他。”(記者 黃合 沈正中)

分享到:
編輯:馬迪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