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特産大盤點 多途徑傳播更能推廣雲南品牌

時間:2012-04-10 15:54   來源:春城晚報

  什麼是雲南特産?你會購買什麼樣的雲南特産?每個人的答案都不盡相同,但什麼樣的特産有讓人回味的雲南味?

  一流的産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行銷,這是大家對雲南産品的普遍共識。不管是外地遊客還是本地居民,大家都希望找到能真正代表雲南特色的産品。這個雲南産品應該是超越了經濟價值,更突出的是文化價值,更體現出雲南特色。

  聚焦特産 聲音 最好把“土”字去掉

  雖然是外省人,但在網上開店賣雲南特色食品的老萬,對雲南特産也頗有些自己的見解:特産就是只有這裡有,或者這裡産的品質好。“親,首先應該把‘土’字去掉,比如雲南産的核桃,可以叫雲南土特産,那美國産的核桃呢?親你聽過美國土特産嗎?”

  雲南優良的自然環境,造就許多産品優良的品質,因此雲南有很多東西都是特産,比如核桃、咖啡、菌類、水果等等。老萬一再強調,叫它們特産,而不是土特産,因為土特産在人心裏還有一定義“便宜”。“誰出門了,回來給你帶點土特産,或者給領導帶點土特産,一般都會收的。為啥?因為土特産就帶著‘便宜、不貴’的理念”,老萬認為,在宣揚雲南特産時,一定不要叫它雲南土特産。

  在某行政單位辦公室工作的張女士,出差送禮除了茶葉、菌類等,還會考慮到鮮切花、幹花,她覺得這些都能體現出“雲南味”。

  盤點 雲南省特産大全

  打開網路搜索引擎,輸入雲南特産,雖然有的按照州市、有的按照種類來劃分,但答案基本雷同,這説明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有共識。

  雲南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礦産寶庫的美譽,名特産數不勝數,其中,尤以中藥材、煙葉、珠寶最為有名,主要有:三七、八寶米、西疇清香木水煙筒、茶葉、活血聖藥、大理石工藝品、騰衝玉器、小粒咖啡、“透心綠”、炒豆、天麻、蟲草、麗江人參、松茸、雪蓮花、藏紅花、雲南白藥。

  從購買地點來説,除昆明的花鳥市場、雲南工藝美術商場外,麗江古城四方街、大理古城、版納橄欖壩等旅遊景點都有集中出售。

  從各州市來説,昆明有雲南白藥、雲南山茶花、雲南圍棋子、牙雕製品、民族服裝服飾、過橋米線、羽毛畫、楊林肥酒、玫瑰鹵酒、捲煙、燒風度、燒火腿、燒豆腐、斑銅製品、蠟染製品。

  大理有雪梨、大理石工藝品、扎染布、白族服飾、蒼山杜鵑花。

  其他還有象牙芒果、無眼鳳梨、寶珠梨、梅子、八角、猴頭菇、蜂蜜、黑木耳、松茸、三七、蟲草、砂仁、宣威火腿、玫瑰大頭菜、傣族燒魚、香芋草烤雞、滇八件點心、劍川木雕、錫制工藝品、騰衝玉器、版納地毯、納西披星戴月衣、傣族竹編、傣族筒帕。

  專家角度

  角度一 雲南特産需要文化底蘊

  金子強 雲南大學社會學教授

  雲南特産是什麼?金子強認為,凡是沾上“雲”字的都是,雲酒、雲茶、雲子、雲花等。但如果不能充分了解其好在什麼地方、特色在什麼地方,不了解其歷史淵源、文化品質,好東西也就被打了折扣。

  雲南文化趣味盎然、民族特色豐富,但具體到其産品上則缺乏特色,缺乏深層認識,缺乏挖掘、打造。認識最基本的一點,就是要搞清楚特産好在什麼地方、有什麼可以吸引別人?比如餌,它曾經是中原地區的行軍乾糧,但因為歷史變遷,現在很多地方都銷聲匿跡了,只有在雲南還保存著其名稱和各種做法的餌。比如楊林肥酒,它跟被稱為藥物學《紅樓夢》的《滇南本草》有何聯繫?

  金子強認為,不能滿足於簡單地編故事,只有理清文化淵源,整理、認識、挖掘、傳播、包裝,雲南特産才能契合住雲南人的血脈傳承,才能拉近與雲南人的心理距離,也就有了吸引外地人的“雲南味”。雲南特産品牌的定位,要針對各地區各民族的特色來定位,每個民族飲食不同、性格不同,特色也不同,麗江的東巴文化、大理的白族風格,這些都可以打造出民族品牌。

  而另外一個讓人擔憂的問題是,雖然“雲南特産要走出去,走出去才有更大的平臺”是很多人的共識,可怎麼才能走出去呢?現在很多特産靠的是“單打獨鬥”,如果能統一起來形成品牌,效果也就好了。金子強建議,能否將文化産業與物質産業結合起來打造,用文化、歷史、民族特色這些軟實力,支撐起雲南特産質優的硬實力。

  無論是送特産還是收特産,大家都希望禮物有紀念意義。雲南特産不能僅僅局限在吃上,它不僅僅是物質的,也是非物質的,比如民族特色可以體現在服飾上,同樣也體現在音樂和舞蹈上。在金子強看來,“首先要考慮禮物的精神價值、文化韻味,不要過多地用經濟價值去衡量,應該讓禮品回歸到其本質精神。”

  角度二 嘗試多角度的口碑傳播

  胡其輝 雲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雲南自然經濟地理、民族文化形成的獨特産品,就是雲南特産,對於外地人來説,雲南特産的標簽就是天然、神秘。胡其輝認為,從稀缺性來説,特有的民族文化是唯一的,蘊含其特色的産品就是唯一的。

  從經濟學來看,雲南很多特産並沒有發揮出其經濟效應。以玉石為例,出自雲南的原材料到外地精加工,但50%又銷回了雲南。還有,雲南的茶葉很好,但比起龍井等中國名茶,其市場地位還有待認同、提高。宣威火腿的品質並不比金華火腿差,但為什麼大家只知道金華火腿而不知道宣威火腿呢?

  雲南的諸多特産,都還沒有形成自身價值,這跟歷史傳承、市場認知度、現有的包裝行銷等有關。一流的産品,二流的包裝,三流的行銷,這是大家對雲南産品的普遍共識。而惡性迴圈的結果是,沒有市場,就很難培育出産業。胡其輝給出的可行性對策,就是嘗試一下雲南特産的口碑傳播,從多元角度來行銷雲南特産。

  “我寄火腿月餅給外地朋友,他們打電話來説,這東西口味很不錯呀。”胡其輝用自己的經歷來解釋口碑傳播的精準、有效,“如果不僅僅是企業在做推廣,而是從生産、經營、雲南人這幾個環節都在推廣、都在行銷,漸漸地,雲南特産的名聲就能出來,這種力量是不可小瞧的。”(完)(羅南疆 實習生 黎玉嬌)

分享到:
編輯:馬迪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