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攝影家聚焦雲南 探尋茶馬古道古韻新風(圖)

時間:2016-11-02 10:51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兩岸攝影家在大理古城合影留念。 張煒 攝

雲南茶馬古道重要驛站——雲南驛。 張煒 攝

  雲南茶馬古道重要驛站——雲南驛。 張煒 攝

  中新網昆明11月2日電 (記者 張煒)主題為“古茶道新絲路”的兩岸攝影家雲南采風活動1日在昆明圓滿落幕。十多天來,來自海峽兩岸的20多位攝影家深入雲南“茶馬古道”重鎮進行走訪和拍攝,並與昆明、大理當地攝影界同仁交流互動,取得豐碩成果。

  “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西南地區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接緬、印,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古老國際通道。唐宋時期茶馬貿易興起,成為南方絲綢之路最主要的交易商品,並且綿延千年而不衰,影響深遠,因此又被後世稱為“茶馬古道”。明清茶馬互市是南方絲路發展的鼎盛時期。

雲南大理洱海小普陀島。 張煒 攝

  雲南大理洱海小普陀島。 張煒 攝

俯瞰大理古城。 張煒 攝

  俯瞰大理古城。 張煒 攝

  為了探尋雲南境內“茶馬古道”的古韻新風,海風出版社組織20多位兩岸攝影家重走具有代表性的古道重鎮,用鏡頭記錄當地民眾的真實生活場景,見證古道社會變遷。兩岸攝影家從昆明出發,先後抵達楚雄彝人古鎮、祥雲古城、雲南驛、大理古城、巍山古城、騰沖和順古鎮、江東銀杏村、瑞麗姐告口岸、芒市等地采風拍攝。10月29日,兩岸攝影家還專程前往騰衝國殤墓園和滇西抗戰紀念館,共同緬懷抗戰先烈。

  此次交流采風活動是“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率隊參加此次活動的海風出版社社長呂鳳堂介紹説,“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經過十多年的不間斷開展,收穫了一大批優秀的攝影作品,出版發行了一系列攝影畫冊,成功舉辦了一系列攝影展覽;更重要的是,這些活動拉近了兩岸攝影家之間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了解,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雲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徐晉燕(紅衣)在雲南巍山古城向兩岸攝影家介紹古城淵源。 周志鴻 攝

  雲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徐晉燕(紅衣)在雲南巍山古城向兩岸攝影家介紹古城淵源。 周志鴻 攝

航拍雲南大理崇聖寺。 嚴越培 攝

  航拍雲南大理崇聖寺。 嚴越培 攝

航拍雲南芒市動煥大金塔。 嚴越培 攝

  航拍雲南芒市動煥大金塔。 嚴越培 攝

  呂鳳堂指出,“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不僅為兩岸攝影家提供了交流、創作和學習的平臺,而且透過兩岸攝影家的鏡頭,讓兩岸同胞進一步了解了兩岸的大好河山、民俗風情和社會發展,增進了兩岸同胞的親情,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參加雲南采風活動的海風出版社前社長、福建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焦紅輝告訴記者,”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由海風出版社發起于2001年,在兩岸攝影家的共同推動下,至今已連續不間斷地開展了整整15年。他説,兩岸行系列活動始終堅持一條主線:”記錄歷史,傳播文化,建立友情”,已經成為兩岸攝影家的共識和精神紐帶。

航拍雲南騰沖和順古鎮。 嚴越培 攝

  航拍雲南騰沖和順古鎮。 嚴越培 攝

雲南巍山古城風貌。 張煒 攝

  雲南巍山古城風貌。 張煒 攝

  據介紹,15年來,兩岸攝影家先後赴福建、四川、安徽、上海丶湖北丶山東、貴州、河北、臺灣等地拍攝,以攝影家的歷史情懷和開闊視野,跨過海峽,穿越時空,用鏡頭書寫了中華大地的廣博和歷史文化的深厚。現已出版15種系列畫冊,在兩岸舉辦作品聯展共18次。伴隨著兩岸的風風雨雨,累計200多天的攜手同行,400多人次的參與拍攝,形成了“共同拍攝、共同展覽、共同出版”的攝影藝術交流模式,在海峽兩岸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

  來自臺灣的攝影家蔡登輝飽含深情地説,此項活動今年已屆滿15年,之所以此項活動能夠經久不衰,越辦越好,是因為兩岸攝影家“凡走過,必留下成績”,一本本畫冊和一次次展覽影響了兩岸數以千萬的讀者和觀眾,相信此項活動一定會長長久久地持續辦下去,不斷傳承併發揚光大。蔡登輝是臺灣規模最大的攝影社團——臺北市攝影學會的前理事長,他也是”兩岸攝影家兩岸行”系列活動的倡導者和組織者。

  按照既定安排,雲南采風活動結束後,新一輪畫冊和展覽的徵稿活動隨即展開。除了向參加此次采風活動的兩岸攝影家徵稿外,還將向雲南等地的攝影家徵集與“古茶道新絲路”有關的攝影作品,明年上半年將出版“古茶道新絲路”攝影畫冊,並在臺灣等地舉辦“古茶道新絲路”攝影作品聯展。(完)

分享到:
編輯:趙苗青

圖片

圖片推薦

    要聞

    兩岸情

    各地涉臺活動

    文化交流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