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道德模範變性後走T臺獲獎 婉拒多名追求者(圖)

2015年09月23日 08:18:10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整理衣物

  美容保養

  集中訓練

  舞臺展示

  術前照片

  昨日,在廣州舉行的一場選美比賽上,曾榮獲全國道德模範稱號、成功接受變性手術的劉婷(術前名為劉霆)參賽,並獲“最美蝶變獎”。賽事策劃總監秦樹發説,接受變性手術後參賽選美,劉婷成為第一人。

  據悉,劉婷在報名參賽時,組委會成員曾就其是否具有參賽資格産生分歧。經討論通過後,劉婷未參加預選賽,直接進入決賽。劉婷在接受專訪時表示,自己還沒有條件考慮感情問題,已婉拒多名追求者。

  □目擊

  決賽現場劉婷榮獲“最佳蝶變獎”

  9月22日18時,這場選美比賽中國區總決賽在廣州香格里拉酒店舉行,有來自全國各分賽區的23名選手晉級總決賽,劉婷代表廣東賽區參加此次比賽。

  昨晚,劉婷作為4號選手登場。當時,她身穿紅色上裝、牛仔短褲。選手們列隊走過T臺,向大賽評委、來賓展示。劉婷一亮相便引發全場轟動。

  在才藝展示時,兩名選手分別用中英文,介紹了劉婷背患尿毒症母親上大學,之後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的事跡。她接受變性手術,從一名男性變身為女性,完成了自己的心願。舞臺的大螢幕上,打出了一張“廣州號火車票”,上面顯示“劉霆站——劉婷站”,主題為“本性綻放”。

  20時許,經過才藝比拼、華服展示等環節,主持人宣佈劉婷最終奪得大賽單項獎“最美蝶變獎”。賽事的前三名也于當晚決出。

  此次比賽自2015年7月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啟動,全國1000余名選手通過預復賽,決出23名冠軍進入全國總決賽。此次,中國區總決賽的主題是“美麗、關愛、慈善”。奪冠者將參加2015年10月在牙買加舉行的總決賽。

  賽前訓練賽場新手她練得很刻苦

  賽前,入圍決賽的選手們在酒店接受為期一週的封閉訓練。

  平時對著鏡子、靠墻揣摩站姿的劉婷獲得了老師手把手指導的機會。“走路時不要跳,腳尖不要外撇。”9月20日22時,仍在練習走模特步的劉婷在形體老師的指點下,踩著一雙高跟鞋,一趟又一趟地練習著。其間,老師讓其他選手休息10分鐘,劉婷繼續練習。

  “在舞臺上她還是一個新手,還處於學習和成長的階段。”在現場監督選手們訓練的賽事總監秦樹發説,在另外22名角逐比賽的選手中,有很多職業模特,她們來自高校,也有部分來自社會,參加過大的賽事,而劉婷則需要非常刻苦地訓練,“她們光甩手這個動作,就需要靠墻練很久。劉婷一直不停地獨自練習,還求老師指點,她的舞臺表現力需要提高,舞臺經驗也需要這樣大的賽事來不斷提升。”

  訓練結束後已是深夜,在回房間的路上,劉婷拿出在決賽上的中英文發言稿,一遍遍地背誦,“我怕做得不夠好,和她們比,我失去的太多了,能補回一點兒算一點兒”。

  對於劉婷,她的不少夥伴都表示佩服,稱這種高強度的訓練她們都感到吃不消,“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何況她還是接受手術不久”。

  有參賽選手錶示,在和劉婷打交道時,心理上還是有那麼一點點芥蒂,“不過她人很好,我們都愛和她交朋友,我們都是她的好朋友”。

  賽事安排 探望聽障兒稱想要孩子

  9月20日,應賽事安排,選手們曾到廣州市天韻社會服務中心,看望該康復中心的50名聽障兒童。

  上午10時,劉婷身著休閒裝手捧玩偶走進康復中心。選手們先是接受如何和聽障兒童進行溝通、如何做義工等教學培訓。該中心負責人鄒雷稱,患有聽障的孩子在此進行康復訓練,“孩子們需要和不同的人群接觸,也需要更多來自社會的關愛”。

  患有先天性耳聾的小玹(化名)今年6歲,當面帶微笑的劉婷來到他面前時,他拉著劉婷的手,和劉婷一起玩起了玩具,“姐姐,請你幫我拿一個黃色的三角形和一個紅色的圓形。”“你看這個對嗎?我也想讓你拿一個紅色的正方形。”劉婷耐心地説,她帶著小玹辨認木塊兒的顏色和形狀。

  自上午10時許至下午5時,小玹一直和劉婷在一起畫畫、吃飯、跳舞、玩遊戲……直至媽媽來接,小玹才抱著玩偶“小黃人”,對劉婷戀戀不捨地擺手説再見。當時,劉婷的眼中悄然涌出淚水,“多乖的孩子,見我喂他飯,他就主動張開嘴巴,這讓我很開心,可是,他們卻聽不到聲音”。

  “我很希望有個孩子。”劉婷告訴記者,她曾多次考慮收養一個孩子,但最終又被自己否定了,“現在沒有條件。”劉婷稱,收養孩子需要錢,可目前尚無穩定的經濟收入。

  □爭議

  劉婷參賽資格曾遭質疑

  賽事策劃總監秦樹發透露,賽事在8月7日至20日報名,但在今年7月份,組委會便接到了劉婷的報名申請。當時,10余名組委會成員意見不同,“有的認為你既然頂上了全國道德模範的美譽,那麼在道德上就是一個標桿,容不得半點含糊。你去做了變性手術,現在來參加選美比賽,這在選美史上沒有先例”。

  秦樹發稱,從全國道德模範,到接受變性手術做回“自己”,劉婷敢於面對爭議,經歷非常特殊,媒體對她的關注也很大,“我們認為她就是一種精神文化”。

  秦樹發説,劉婷的參賽申請在賽事組委會內部引起了較大的意見分歧,“為數不少的組委會成員,認為劉婷身份特殊,不想同意其參賽。説實話,我們不希望這個賽事被社會非議,也是為了賽事的血統”。

  8月份,秦樹發和劉婷當面談了參賽的事。

  秦樹發説,自己做了很多模特賽事,他在考慮劉婷這樣的身份參賽是不是有不好的影響。但是,談的最終結果是,他被劉婷的想法深深感染,“美,愛,勇敢,勇於追求自我……劉婷的精神改變了組委會成員的看法。最後,組委會統一意見,那就是給她一個機會。”

  據了解,參加該賽事的選手都是通過層層比賽決出,而劉婷則走通了“選手推薦”這條路。選手晉級有兩個途徑,一是通過分賽區的總決賽晉級;一是選手推薦晉級。劉婷屬於“選手推薦”,所以她沒有參加預選賽。

  秦樹發稱,比賽是國際性的,變性人參賽的案例比較少,她是中國的第一人。

  □講述

  機場安檢曾難分性別

  劉婷身份證上性別一項已經從男更改為女。

  據了解,2014年8月初,術前的劉婷根據相關要求,分別辦理了倫理協會開具的未婚證明、父母簽署的同意書、無任何心理疾病證明等8項證明,並向其戶籍所在地浙江省臨安市錦城街道派出所提出性別變更申請。

  劉婷説,手術後,其要回浙江老家辦理新身份證,結果在機場遇到了“麻煩”。“機票是朋友用我原來的身份證訂的,我也只能拿著老身份證乘機。在安檢口,安檢人員發現一個女的,怎麼手持一個男性的身份證乘機。”劉婷説,自己被安檢人員帶離安檢口盤問,“我給他們解釋,我就是劉婷,如果你們不信,可以去網上查一下。我朋友在場,也可以證明。”劉婷稱,大概5分鐘後,工作人員查清了她的身份才放行。

  2015年6月,劉婷拿到了新身份證,性別改為女。新身份證的有效期自2015年4月22日起。

  拿到新身份證的劉婷僅在家裏陪母親住了半個月,便又匆匆返回了廣州美萊醫院,“感覺以前錯過太多,很多事情需要重新學習。”劉婷稱,其深感時間的緊迫。

  □對話

  已經婉拒不少追求者

  京華時報:現在適應新身份了嗎?

  劉婷:自2014年4月8日接受手術後公開亮相至今,已經完全適應了自己作為一名女性的新身份,也非常享受這個新身份及帶來的一切。在我看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京華時報:術後的你在所追求的事業上都做了哪些?

  劉婷:我夢想能投身影視、娛樂圈,也一直積極為進軍該領域做準備。每週,我都會接受專業的形體、舞蹈和模特臺步訓練,以及參加服飾化粧培訓沙龍,學習演藝專業知識,努力使自己“最女人”。不上培訓課程時,我加緊寫作自傳體小説《我本佳人》,今年10月份便可出版。出版社説,如果能賣到8000冊以上,我就會有一個很好的百分點提成。我的第二本小説已構思完畢,完全是創作,是一本關於愛情的小説。我的第三本小説也開始積累素材了。

  京華時報: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

  劉婷:我需要一份工作,以便好好地養活自己。自今年4月8日做完手術後至今,我仍住在醫院專門提供的病房裏。醫院為我訂制活動服裝,出資購買生活用品,還在我生日那天贈送一部手機。但是,我覺得必須要工作,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

  京華時報:聽説你有很多追求者?

  劉婷:有很多人在了解我的故事後,表示想娶我,甚至向我表示,可以不考慮生孩子。對此,我均回復現在沒有條件考慮個人情感問題,我想還是先有一份工作,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才能養家。

  京華時報:什麼時候決定參賽的?對比賽結果有何預想?

  劉婷:今年7月份,我看到了選美比賽的消息,我想試試看。進入決賽後,我發現其他選手都很有才華。參加比賽根本沒指望奪冠,我就是來學習和交朋友的。我很享受封閉訓練的時光。

  □追訪

  母親望女兒順其自然

  母親陸永敏在劉婷手後便返回浙江老家,她時時關注著劉婷在廣州的資訊。聽説記者見到了劉婷,她請求記者將拍到的圖片發給她,“我不想打擾她,但我想好好地看看她。”陸永敏説,只有自己將病治好,才能讓女兒更放心地去發展,“她在醫院像在自己家裏一樣,我很放心。”

  在母親眼裏,劉婷這一段的表現“很努力”。對於劉婷報名參加選美比賽,陸永敏表示那是“跨出了第一步”,她一直期待著女兒的好消息,“無論她是否拿到獎,拿到什麼獎,我都很高興。”

  談及對劉婷個人發展的看法,陸永敏説:“她在事業方面順其自然吧。她從小就想像女孩子一樣生活,但是我們不敢讓她穿裙子。現在,她終於找到了自己,她想要的、適合她的就是最好的。”

  陸永敏稱,劉婷對她提過有不少男孩子在追她,“她跟我説,這也許是網上開開玩笑吧!我的想法也是她可以先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有了生活的能力,再考慮個人問題。至於想找什麼樣的,只要他們談得來就好。”

  文/京華時報記者張淑玲

  圖/京華時報記者歐陽曉菲

[責任編輯:李瑞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