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泳渡海峽天氣惡劣五大懸念 健兒夜泳登船避巨浪

2014年08月20日 13:45:07  來源:湖南衛視
字號:    

泳渡海峽天氣惡劣五大懸念 健兒夜泳登船避巨浪

  兩岸健兒攜手泳渡臺灣海峽于18日中午正式下水開遊,經過一天24小時的奮力前遊,在前六棒交接之時天空做美助力,很順利的接近泳渡行程的一半,但到了19日下午第七棒之時,天氣急速轉變,變得風急浪高,第七棒在海中游了2個小時,其前進的距離少得可憐,有時甚至被洋流推了回來。進入夜間,海面天氣因素更加惡劣,風高巨浪已經威脅到泳渡隊員,主辦方決定終止夜泳,讓泳渡隊員上船暫時躲避。

泳渡海峽天氣惡劣五大懸念 健兒夜泳登船避巨浪

  根據挑戰規則,橫渡過程中,如遇不可抗拒力因素,泳渡者可在衛星定位後上船等待下水時機,待氣象條件允許時再繼續進行挑戰。臺灣海峽早期被稱為“黑水溝”,水流湍急洶湧,因而有“10去6死3留1回頭”的傳説。臺灣海峽海底地形由深變淺,容易造成漩渦,洋面由寬變窄,水壓增高水流變快,急速的水流加上漩渦,使得臺灣海峽凶險異常。而以下幾大因素,或許是此次挑戰能否成功的懸念所在。

泳渡海峽天氣惡劣五大懸念 健兒夜泳登船避巨浪

  懸念一:人類能否成功泳渡臺灣海峽?

  臺灣海峽早期被稱為“黑水溝”,水流湍急洶湧,因而有“10去6死3留1回頭”的傳説。臺灣游泳高手王瀚先後於2007年、2008年兩次率領橫渡團隊挑戰臺灣海峽,均以失敗告終,泳渡臺灣海峽至今還只是個傳説。中國橫渡第一人張健,近十年來一直在籌備泳渡臺灣海峽,此次兩岸14名橫渡隊員首次攜手接力挑戰,能否完成泳渡臺灣海峽的壯舉?

  懸念二:兩岸健兒體能能否支撐挑戰成功?

  14名泳渡臺灣海峽的健兒,年紀最大的50歲,年紀最小的才16歲,特別是來自北京的張婕,2010年時還被查出心臟有問題。而在挑戰前的試訓中,有的運動員出現暈船情況,不少人還被海上的超強紫外線曬傷手臂和背部,從福建平潭到臺灣新竹之間的直線距離為160公里,但由於洋流和潮汐的影響,實際泳渡距離將接近400公里,14名泳渡者是否有充沛的體能支撐完成挑戰?

  懸念三:如何克服日夜泳渡海峽的心理恐懼?

  兩岸健兒泳渡臺灣海峽,實行的是日夜泳渡、不眠不休的規則,也就是説,有一半的泳渡者將在夜晚泳渡臺灣海峽,而14名泳渡者都沒有夜晚橫渡水域的經驗。雖然有導航船在前面指引方向,但是茫茫黑夜以及漫無邊際的大海,仍然會給泳渡者帶來持續不斷的心理壓力,泳渡者有可能掌控不了方向,但是如果使用照明設備,則可能吸引魚群的聚集,干擾泳渡。

  懸念四:如何應對突發氣候的影響?

  泳渡臺灣海峽至少需要三天,臺灣海峽多變的洋流、潮汐以及颱風等都會不期而至,干擾挑戰,多變的洋流會導致泳渡者消耗體能,還會造成海水水溫急劇下降,而潮汐的漲落則會造成實際的泳渡距離遠遠超過預期,而一旦出現颱風,將在海面上颳起高達數米的大浪,這種情況下,要想在海中順利橫渡基本不可能實現。

  懸念五:如何躲避鯊魚等海洋生物攻擊?

  臺灣海峽內活躍著70多種鯊魚種類,包括食人鯊在內的攻擊性鯊魚就有25種。泳渡隊員在海水中揮動手臂暢遊極有可能引起數量龐大的鯊魚注意。此外,海洋中的水母和海蜇也會對游泳者進行攻擊,一旦遭到這類生物攻擊,輕則紅氧腫痛,重則昏迷致命。雖然泳渡時會配備驅鯊設備,但是,泳渡時如何避開海洋生物的攻擊,依然是一個嚴峻的課題。

  8月20日,泳渡隊員們能否何時繼續開遊,海面天氣情況又將怎樣轉變,敬請關注記者最新報道。祝福兩岸健兒橫渡好運!期待勇士平安凱旋登岸!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