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兩岸媒體走進岳陽:登樓品味 “太美了我走不動”

2014年08月14日 09:50:56  來源:台灣網
字號:    

7月30日傍晚,兩岸媒體也一同登上了岳陽樓,在夕陽的映襯下,懷古憶今,飽覽洞庭湖光山色。

  7月30日傍晚,兩岸媒體在岳陽樓前合影留念。(台灣網 高斯斯 攝)

  台灣網7月31日岳陽消息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北宋著名詩人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流傳近千年,而這座坐落于洞庭湖畔的小城也被世人所悉知。7月29日至31日,兩岸媒體來湘聯合採訪團出發前往岳陽,感受這座歷史名城的獨特魅力。

  港口直航 便利兩岸經貿交流

  29日下午,兩岸媒體前往岳陽城陵磯港口,了解湖南物流業“總樞紐”的發展狀況。

  據城陵磯臨港産業新區招商聯絡部部長劉勇介紹,從1899年城陵磯開埠,岳州海關(俗稱城陵磯海關)開關,是長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也是國家首批獲准開放的海峽兩岸直航港口,成為國家對外貿易一類開放港口和湖南省長江幹線上唯一的口岸。

  歷史悠久的城陵磯老港和已經完成一期建設的城陵磯新港,成為岳陽經濟的新引擎。新港第一期工程完成後,建有3個5000噸級的專用泊位和一個散夥泊位,設計年集裝箱吞吐能力為30萬標箱,其中75%是外貿貿易商品,到達的地區有歐美、中東、韓國、日本、東盟等國際領域。對國內可以輻射川、鄂、贛等10個省級以上城市。而在2010年9月,城陵磯直航臺灣高雄的貨運班輪開通,使城陵磯港口真正實現通江達海定期班輪和江海聯運,定期班輪順江東下航行1350多公里經上海,再向南直駛臺灣高雄港,直航可縮短300多公里,結束了湖南內河無直通海峽航線的歷史。

  劉勇表示,在開通直航臺灣航線後,臺灣的水果和肉類可以直接運抵這裡,直接進關查驗,這樣,既縮短了運輸時間,又大大的節省了運輸成本。“以後湘臺運輸將越來越便利,我們歡迎臺灣企業來湘投資,共同推進兩岸經濟發展。”

  登岳陽樓 “樂而無憂”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古今中外,不少離人騷客在岳陽樓上吟詩作賦,抒發情懷。7月30日傍晚,兩岸媒體也一同登上了岳陽樓,在夕陽的映襯下,懷古憶今,飽覽洞庭湖光山色。

  岳陽樓雄踞岳陽古城西隅,緊臨洞庭湖,氣勢豪壯不凡。與武昌的黃鶴樓、南昌的藤閣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相傳這裡在三國時曾是吳國魯肅訓練水軍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西元716年),中書令張説謫守丘州,便將西門城樓擴建為樓閣,初名“南樓”,後來改名“岳陽樓”。唐代著名詩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白居易等曾在此留下筆墨,1961年,現代文學家郭沫若書“岳陽樓”字匾。現存岳陽樓重建於清光緒五年(1879),在岳陽西城墻上,坐東向西,面臨洞庭湖,遙見君山。

  “岳陽真的很美。登上樓頂的那一刻,感覺自己心境都變得開闊樂觀,完全沒有了憂愁煩惱。”有臺灣媒體感嘆,如果説不到長城非好漢,那麼沒有登岳陽樓的話就算是沒有來過岳陽了。“不過,今天我們都沒有留下遺憾!”

[責任編輯:段雯婷]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