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給“貓博士”,變成“貓夫人”
在臺灣,簡佩玲被稱為“貓夫人”,她的先生林政毅則是“貓博士”。許多人以為夫婦倆是因貓結緣,但簡佩玲笑著説,其實自己是因為先生才和貓咪結緣。她説自己原本是鋼琴老師,經朋友介紹認識了獸醫老公。因為丈夫喜歡貓,家裏也養了不少貓,簡佩玲開始了這場與貓咪的“緣分”。
生完小孩後,簡佩玲原本在家做專職主婦。但她覺得自己漸漸與社會脫節,跟不上丈夫和朋友的步伐。那時,正巧丈夫的寵物醫院網站需要一些寵物圖片,於是簡佩玲自告奮勇,拿起相機幫家裏的寵物貓咪拍照片。照片拍多了,簡佩玲又覺得室內背景實在單調。“當時臺灣關於鄉鎮旅遊的書籍大多都是説明性的,我又特別想出去走走,這才踏上了尋找‘貓村’的道路。”
現在,“貓夫人”拍照出書,“貓博士”開貓醫院救治街貓,夫唱婦隨恰似神仙眷侶。特別是“貓博士”,他在新浪微博上相當走紅。許多網友就寵物貓的問題向他求教,林政毅都一一耐心解答。簡佩玲告訴導報記者,其實很早前就有人希望“貓博士”能夠來大陸,但丈夫還是覺得要先把臺灣的幾家貓醫院經營好。對於大陸朋友各種與貓咪有關的問題,“貓博士”很樂意通過微博做出解答。
“人感覺到自己被關心,才會對貓好”
拍攝貓咪照片,讓簡佩玲成了名人。但她對貓咪的愛,絕不止拍照這麼簡單。臺灣有許多街貓出沒的鄉鎮,如何讓貓與人和諧相處,才是簡佩玲最關注的事情。她經常帶著貓罐頭,與丈夫醫院裏的專業團隊一起,一邊拍照一邊救治街貓。她也指導居民和遊客,如何正確地跟貓咪相處、如何科學餵養街貓以及如何防止對寵物相關疾病的誤解等等。簡佩玲告訴導報記者,相比起家養的寵物貓,生活在開放環境下的街貓生存狀況要嚴峻許多。為此,簡佩玲創辦了“臺灣319愛貓協會”,宗旨就是保護臺灣319座鄉鎮的街貓,也讓大家看到這319座鄉鎮的人與自然之美。
與許多動物保護人士不同,簡佩玲更強調“以人為本”的愛貓理念。她認為,愛貓不一定是要抱著每只街貓去醫院做結紮,摸摸抱抱它們也是一種愛的表現方式。“愛心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不能擾亂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獲得更多支援。”正因如此,當地政府提出要協助“貓村”建設時,簡佩玲就提出了人與貓和諧共處的想法。
在道路兩旁添加行人座椅,在座椅中間添加夾層。人坐著的時候,貓也能在隔層的“小屋子”裏休息。原本鐵皮做成的變電箱,換上木頭的外殼,設計成貓咪的攀爬架,既美觀又實用。“只有人覺得自己被關心了,才會對貓好。”簡佩玲説,遊客、媒體的關注為猴硐這樣的“貓村”帶來活力,也讓猴硐的年輕人對家鄉更有歸屬感。而在簡佩玲的規劃中,猴硐並不是終點。有貓有故事的地方,她都想去用照片進行記錄。將人生當成一場“貓之旅”,簡佩玲一直在路上。
[責任編輯:朱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