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活字印刷歷史:記述逐漸失傳的美麗工藝

2014年08月14日 09:54:02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活字印刷歷史:記述逐漸失傳的美麗工藝(圖)

  中新網3月4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道,現代電腦印刷便利又快速,很難想像在活字印刷的年代,燒燙的鉛字得先在電、火、水的交錯中製成,然後交到補字員手中,放進成排的字架,再由檢字師傅根據手稿明快地挑出整班鉛字,送達排版師傅排成活字版,最後上到印刷機。由臺灣行人文化實驗室企畫出版的《活字》一書,以豐富的照片與文章、訪談,重現活字印刷書籍的製程。

  書中拍攝近年積極搶救活字印刷聞名的“日星鑄字行”裏,各式帶有歷史古味與手感的機器、陳設與工作情景,並訪談鑄字、檢字、排版、印刷每個環節的師傅,生動呈現這個行業逐漸失傳的美麗工藝,和他們見證過的興衰。

  “我父親、公公那年代,做印刷才是真的前途光明,印刷業師傅們都打著領結、穿著西裝上工,下班後去舞廳唱歌、跳舞。那時啊,人們有句俗話説‘若嫁印版工,沒吃聞也香’。”檢字師傅阿珠姐笑説,但到他們這一代,這話已變成“若嫁印版工,如同死了尪(指骨胳彎曲不正)。”

  但儘管如此,她和同行的先生仍經歷了末代榮光。她所在的臺北萬華永成鑄字行,不算前3大廠,卻已有4層樓廠房、70幾位師傅、10幾臺鑄字機。她回憶最忙碌時得一天站10幾個小時檢字,最喜歡檢小説的稿,“因一邊工作還可以一邊看小説,還有,週刊上的兇殺案報道也很精采!”

  就在她看好前景買了新房時,卻因電腦印刷盛行,鑄字行相繼倒閉,她也被資遣。然她開朗以對:“每個時代都有被淘汰的東西,電腦的功勞很大!”

  如今留存的活字印刷廠多靠表格、信封等生意維持。臺灣僅存的日星鑄字行老闆張介冠近年成立“臺灣活版印刷文化保存協會”普查活字字型,計劃打樣復刻,並引進電腦數值控制技術刻造正體中文銅模,希望永久保存。

  張介冠表示,鑄字行因鉛字、銅模都脆弱,不開放進出,過去往往門口收稿、門內檢稿、門外等稿,“現在正是把門打開,請大家走進來的時刻。”

  《活字》書末另收錄近年以活字印刷出版的書籍、産品,並訪談走過活字印刷年代的洪范出版社,回顧當年文學書籍在版面、字體、印刷上的推敲與作法,深情記錄臺灣活字印刷的歷史。

[責任編輯:朱媛媛]

相關內容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