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親團在墾丁鵝鑾鼻燈塔公園合影。(臺盟北京市委供圖)
鄉情濃,賞家鄉風土人情,圓重遊故鄉之夢
闊別臺灣多年,老盟員們懷念故鄉的山水風情,懷念故鄉的質樸風味。歲月荏苒,時代變遷,臺灣經過風雨洗禮早已舊貌換新顏,而離家已久的盟員們對於家鄉的那份情愫卻始終未變。一路上老盟員們再次領略到家鄉的怡人風光:阿里山高聳入雲的神木,日月潭碧波盪漾的湖面,野柳海岸造型奇特的岩石,體現出臺灣的山高水美;赤嵌樓抗擊侵略的史跡,打狗領事館歷經炮火的遺址,體現出臺灣的歷史滄桑;101大廈嘆為觀止的建築,瑞豐夜市熙來攘往的人群體現出臺灣的都市繁華;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奇珍異寶、大天后宮的歷史傳説體現出臺灣與祖國大陸同根同源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正是懷有對於故鄉深厚的感情,老盟員們在島內所聞之聲皆有鄉韻,所到之處皆有鄉情,每座山巒,每片土地,都是格外的親切和熟悉。吹拂著太平洋清新的海風,呼吸著家鄉土壤煥發的芳香,品嘗到臺灣特有的新鮮蔬果和“古早”風味的地道美食,臉頰上、舌尖上、心頭上留下的是永不磨滅、永不退卻的故鄉情懷。每當流利地説起閩南話,都會給島內同胞帶來不小的驚喜,被問到從哪來時,老盟員們總會自豪地回答:“我就是臺灣人啊!”
探親團猶如一個和睦的大家庭,有時輪椅數量有限,大家總是互相謙讓,希望能夠讓他人多休息一會兒;有些團員身體感到不適,大家都會關心叮囑,相互照顧,希望每個人都保持身體健康。每到一地,老盟員們也會受到當地鄉親和景區、賓館工作人員、志願者的熱情接待。在中臺禪寺,工作人員看到有些老盟員坐在輪椅行動不便,主動上前詢問情況。得知團員們是在北京生活的臺盟老盟員,祖籍家鄉就在臺灣,工作人員特別開放內部電梯供老人乘坐,並熱情地介紹寺廟的建築格局和傳承起源,他們表示圓老人回鄉的心願是一件難得的善事,歡迎老前輩們多回家看看。在臺北市第一女子中學,呂月貞團長回到了闊別多年的母校,儘管校園風貌已經煥然一新,但是當年在校園裏和同學們打籃球時的情景仍然歷歷在目。重溫兒時的點滴趣事,重溫在故鄉度過的青春時光,匯聚起返鄉真切的感受和溫暖的感動,老盟員們腦海裏留下了難以忘懷的珍貴記憶。
[責任編輯:段方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