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被尊為中國“居裏夫人”的吳健雄百歲冥誕 兩岸追思

2014年08月14日 10:01:31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字號:    

1諾貝爾獎主丁肇中,在吳健雄百年冥誕紀念會上發表演説。(中評社 黃文傑攝)

  諾貝爾獎主丁肇中,在吳健雄百年冥誕紀念會上發表演説。(中評社 黃文傑攝)

  人民網12月10日電 據中評社報道,被尊為“中國的居裏夫人”吳健雄博士,今年百歲冥誕,兩岸都有紀念活動,臺灣中央大學10日上午邀請諾貝爾物理獎得主丁肇中博士等人演講,並播放《表像與真實-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紀錄片。精簡版影片可以看到,這位出生上海近郊瀏河,長江河畔的小鎮女子,如何影響20世紀的實驗物理,並率先證實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物理理論,奠定華人甚至全世界的物理實驗研究。

  吳健雄原籍江蘇太倉,1912年出生上海,先後就讀蘇州太倉瀏河小學、明德學校、蘇州女子師範學校,1929年以蘇州女師第一名成績保送大陸時期的中央大學,按當時規定,師範生保送上大學須先教學服務一年,不過未嚴格執行,吳健雄未去教書,反而進入上海的中國公學學習,與當時中國公學校校長胡適,建立終生親密的師生關係。

  紀念會上,播放由曾任臺灣《中國時報》科學記者江才健整理的《表像與真實-物理科學的第一夫人吳健雄》紀錄片,可以看到吳健雄的成長經歷,包括吳健雄學生時期與胡適的合影照片,進入大陸時期中央大學就讀數學系、轉入物理系,後進入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士攻讀,在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勞倫斯(E.O. Lawrence)的指導下,取得博士學位。

  吳健雄在實驗物理的研究,備受肯定,尤其在貝他衰變方面進行一連串精密的實驗工作,為該領域的理論奠定堅實的實驗證據,成為研究貝他衰變的世界權威,雖然終身沒有得到諾貝爾物理獎,但實驗物理的紮實,首先證實楊振寧和李政道所提出宇稱性在弱交互作用中不守恒的想法,讓楊、李兩人成為最早拿到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吳健雄生前致力兩岸物理研究發展,1975年和楊振寧李政道,共同獲選“中央研究院”院士,她也與夫婿袁家騮,積極參與臺灣建世界級的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一張老照片見證物理界的盛會,成員包括吳大猷、李遠哲、陳履安、蔣彥士、閻振興等人,樹立臺灣拔尖的研究。

  1975年獲選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性會長,也是普林斯頓大學創校百年第一位女性榮譽博士,因為她在物理界的貢獻,讓後續研究者包括丁肇中等人,可以在華人物理界發光發熱,吳健雄在1997年紐約家中過世,死後選擇葬在大陸老家,長眠陪伴最疼她的父親,當地還辟有紀念墓園。

  為感念這位偉大的科學家,其母校臺灣中央大學舉辦“吳健雄百歲紀念會”暨“健雄館”命名典禮。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曾説,吳健雄的工作,以精準著稱於世,但是她的成功還有更重要的原因:1956年大家不肯做測試宇稱守恒的實驗,為什麼她肯去做此困難的工作呢?因為她獨具慧眼,認為宇稱守恒即使不被推翻,此一基本定律也應被測試。這是她過人之處。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