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章劍華著紀實文學《承載》臺北簽售受熱捧

2014年08月04日 11:21:22  來源:揚子晚報
字號:    

  

章劍華為讀者簽名。蔡震 攝

  80多年前,為躲避戰火,包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滿載13427箱文物,分4批搭載火車離開北平,急速向南行駛,轉道上海運抵南京,後分3路遷移大後方,行程2萬多公里,環繞大半個中國,無一件文物損毀,這就是神秘的南遷文物之謎。在昨天開幕的海峽兩岸圖書交易會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章劍華,簽售他詳盡描述這段歷史經過的長篇紀實文學《承載》,沒料到粉絲實在太多,200多本書,不到半小時簽售一空。

  兩個貼有“北平故宮博物院”封條的木箱子,鮮紅的“承載”兩個大字,醒目的出現在《承載》一書的封面上。簽售前,多年從事文化工作的章劍華向臺灣讀者介紹他撰寫這部書的緣由,在他擔任文化廳長的時候,他經常去南京博物院考察,“一次,他們帶我去朝天宮文物庫房,眼前的景象令我震驚。2000多個木箱子整齊的碼放成排,每一個箱子上都貼著封條,工作人員告訴我,這都是抗戰時期南遷文物留下的。回來後,腦海中不斷涌現當年的情景,我開始著手研究這段歷史。”

  但是,讓章劍華感到困惑的是,可能是由於種種原因,他發現這段歷史的文字記載不多、不全,專門的研究則更少。於是,他決定自己動手寫作,前年,簡體版圖書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大陸上市後,好評如潮,不斷加印,目前已經加印了3次。《承載》由臺灣世界書局推出繁體版,同樣受到追捧。

  章劍華表示,這部紀實文學作品,不僅僅是為了重溫和追記這段歷史,同時也是為了喚起當今文化人的文化危機感和使命感,“當年面對嚴重的文化危機,易培基、馬衡、吳瀛、徐森玉、莊嚴、歐陽道達、那志良等人以自己的血肉之軀和頑強精神,承載起保衛中華文化的歷史重任,完成了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文物遷徙,創造了‘戰時萬件國寶行程萬里無一毀損’的奇跡,不僅取得了‘文化抗日’的重大勝利,而且取得了‘文物長征’的豐碩成果。”

  臺灣世界書局董事長閻初女士表示,能在臺灣出版《承載》,她感到十分驕傲,“讓我們心連心,手牽手,共同為繁榮中華文化而努力。”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