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兩岸學子領到“古代護照” 嘉峪關上共跳“阿美舞”

2014年08月04日 11:21:53  來源:台灣網
字號:    

  瑤族、滿族、回族、水族、畬族、藏族的學子們與臺灣青年做著臺灣阿美人“大拉手”的動作,連接城門左右兩邊,這是屬於“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的專屬風景線。(台灣網 張潔 攝)

  台灣網8月18日蘭州消息  一張照片,瑤族、滿族、回族、水族、畬族、藏族的學子們與臺灣青做青年做著臺灣阿美人“大拉手”的動作,連接城門左右兩邊,這是屬於“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的專屬風景線。

  8月16日,“黃河探秘—西北風情研習營”全體成員乘坐汽車從敦煌出發前往“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佇立在絲綢之路咽喉要道上的嘉峪關城,與附近的長城、城臺、城壕、烽燧構成了嚴密的軍事防禦體系。同學們一步入嘉峪關城的主景區,就感受到了濃濃的歷史厚重,遠處的城墻與山體相連,近處的城樓巍峨佇立,一關連一關,直逼藍天。

  在導遊的帶領下,大家從東閘門入,一路通過文昌閣、戲臺、朝宗門、光化門。在關門的臺基下,導遊給大家講述了“擊石燕鳴”的愛情傳説故事,並解釋之所以敲擊這裡的石頭會有類似于燕子啾啾的叫聲,大概是因為建築的特殊性造成的。聽罷同學們好奇地拿起石塊敲擊大石,站在不同的角度聆聽,“果然!果然像燕子的叫聲!”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著。

  緊接著,走馬道登角樓,最終來到“出關”的終點嘉峪關門。導遊介紹説,“過去從這裡一齣,就到了國外。”嘉峪關門口還有一位身著戎裝的將軍,為大家提供“關照”。何謂“關照”? “關”指“出關”,“照”指“憑證”,其實就相當於“中國古代出國的護照”。大家一聽頓時覺得異常興奮,賣出嘉峪關的大門紛紛跳起大喊,“我們出國啦!”

  關外視野開闊,藍天白雲景色優美,回身再望嘉峪關城門,同學們頓時感到古人建築與軍事體系的智慧和偉大,“想要攻破這道城門,一定很不容易。”

  返回起點途中,同學們還參觀了遊擊將軍府,了解到過去駐守邊關的將軍的日常生活,來自日本千葉大學的臺灣留學生呂玠樺還在庭院中的練武器械旁練起了“咏春拳”。由於行程不緊張,且遊客人數相較于前幾個遊覽的景點較少,彼此已經非常熟悉的同學們便在視野開闊的城墻上下,關內關外擺出了各種逗趣的姿勢合影留念,讓人忍俊不禁。

  不約而同走到城門的10位同學決定要在城門合影留念,大家商量著如何擺姿勢,有人提議,“我們手拉手吧!”,於是大家一字排開,來自中央民族大學的舞蹈學碩士陸帥凝提議,“我們用阿美族的那個姿勢吧。”在她的指導下,兩岸學子用臺灣阿美人相隔一人交叉拉手的“大拉手”方式,連接了城門的左右兩邊,留下了這張既有趣又珍貴的照片。(台灣網記者 張潔)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