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舌尖上的臺灣之艋舺:聲色犬馬華西街(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2:16  來源:東南網
字號:    

  舌尖上的臺灣之艋舺:聲色犬馬華西街。圖片來源:東南網

  説到艋舺,就讓人想起聲色犬馬的華西街;走到華西街,就會看到臺灣底層民眾生活的縮影。這條華西街,我來過無數次,但這一次,我要用嘴和鼻子、用腸胃來感受這一條街。

  萬華街區古早名叫艋舺,因河港口岸匯集往來商賈而名盛一時。在臺灣朋友的口述中,我看到了一番如秦淮河畔燈紅酒綠綺香弄影的奢靡影像,他説,這裡以前是臺灣最繁華的公娼聚集地,這裡有臺灣最早的寺廟龍山寺,這裡還有以前民進黨經常靜坐抗議的街邊公園。

  草根生活的聲色犬馬

  這條夜市,是臺灣最古老的夜市。它與其他夜市不同,它有草根味,很濃、很淳。

  華西街夜市最出名的美食是蛇,有蛇羹、蛇肉,大多賣蛇的店家門口還會擺上幾瓶自製的蛇鞭酒。這酒有來頭,據説當年在這裡買春的客人千金散盡,必來吃一杯蛇鞭酒,酒肉穿腸後,方精神抖擻歸家去,繼續那三千煩惱絲的平凡生活。後來,鹿鞭、牛鞭大餐也盛行起來,但終歸後來者,不能居上。

  為了討恩客歡心,從前的店家還會奉上血淋淋的殺蛇表演,在客人飽食之前增加一點血腥的刺激,這也成了臺灣絕無僅有的一景。但這樣的表演太過不人道,在文明的進程中漸漸被淘汰了。吃客開始帶著一點憐憫之心,品嘗這碗中的美食。

  夜市的盡頭,是一排低矮的二層小樓,便是古早前的娼寮。在陳水扁主政時代,臺灣廢除了公娼,娼寮也隨之走入歷史。月黑風高下,小樓影影綽綽,這裡曾經發生的悲歡離合,都埋葬在了故事裏。

  小街街頭,有一家蛇肉館,館裏坐著一名帶擴音器的男子,用沒有感情的聲音叫著:“蛇羹蛇肉,來一碗!”兩年前,他這樣叫著;兩年後,我再來,他還是這樣叫著。

  這樣千篇一律的吆喝聲,似乎誓與小街共存亡。

  廉價美食 品味人生苦辣酸甜

  臺灣所有夜市的共同點,就是人聲鼎沸,仿佛2300萬台灣人,都加入了這徹夜不眠的狂歡。

  因為身處艋舺,華西街夜市的海鮮多而便宜:深海旗魚串,12元(新台幣,下同)一串,還買十送一;無刺虱目魚肚,湯多內滑,70元一份;蚵仔湯,蚵仔肥大,湯新鮮爽口,要價才60元一份;魚頭藥膳,濃香撲鼻,也不過百來元一份。

  這樣的物價,放在廈門也不過如此,而這是寸土寸金的臺北呀!品嘗著作料十足、湯水濃稠的魚頭湯,我卻操心著老闆的生計。

  不單吃的如此,這條街上還有許多匪夷所思的便宜服務,挽面、按腳、刀療,以及內容不堪入目的鑰匙扣,和各種創意包裝的“小雨衣”。

  在夜市的地下街,甚至還有幾間茶座。渾濁的空氣,簡陋的舞臺,便宜的茶水,一個半老的歌女穿著色彩粉嫩的家居服,拿著麥克風用滄桑的歌聲唱著一曲《舞女》。聽者陶醉,連無家可歸的流浪漢,也一樣癡迷在歌聲裏。

  就讓我們,一起,暫且忘了俗世的煩憂。

  導報駐臺記者 林靖東 文/圖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