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割稻人南北長征 成現代遊牧民族(圖)

2014年08月04日 11:23:5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臺灣割稻達人湯坤憲、王詔冠夫婦,逢收割季節,就得駕著割稻機南北奔波,外出打拼長達一個多月。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6月25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在臺灣,每當稻穗低垂,田間一片金黃時,有群人逐稻而忙,駕著割稻機由南而北割稻,有如遊牧民族;一趟下來,兩個月不回家是常事。

  “稻子熟了,就是我們最忙的季節啦!”收割族成員之一的蘇明竹説,臺灣南部的稻子先熟,每年兩期,時間一到,來自各地的割稻兄弟自動成軍,第一站到屏東,一路往北長征。

  45歲住桃園縣新屋鄉的劉明政,這樣的日子過了20年。他收割經驗老到,像今年稻作遭豪大雨攪局,稻田泥濘不堪,割稻機也難割。82歲稻農林丁添就説,“割站稻不用工夫,割倒伏的稻才要真工夫”,誇劉明政工夫了得。

  劉明政謙虛説,“不敢當,都是靠經驗”。他每次由屏東一路忙回桃園,曾為配合碾米廠趕工,連續7天每天只睡兩小時。出門一趟兩個月,“年輕時會想家、想老婆,一星期會找一天早點完工跑回家”,劉明政説,“現在年紀大了,小孩也長大,習慣了”。他説,一台割稻機要300萬元(新台幣,下同),磨損率高,每次修理費1萬多元,扣除油錢,一年工作4個月賺40幾萬元,賺到的是優閒,“常常閒閒沒事啦!”

  住臺南的湯坤憲、王詔冠夫婦,是一對收割搭檔,開著割稻機由臺南北上到苗栗,一趟最少一個月。王詔冠説,以前婆婆帶著年幼的孩子來探班,看到兩子在田埂邊玩耍,就心滿意足,“為了生活打拼,也沒法度!”

  “割稻族出現後,早年農村稻子成熟時的農忙情景,消失了”,屏東農民李文雄説,現在的農夫只管種稻,稻子成熟後,就交給收割族,接著送到碾米廠,經烘乾、碾米一氣呵成。

  收割族沒有召集人,也沒有公會,全憑著與農民的“交陪”,收割一分地的工資800元,目前割稻機的操控艙有冷氣,割稻比早年要輕鬆很多。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