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同根南音 兩岸共傳:回歸傳統又超越傳統

2014年08月04日 11:24:4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殷商王后——武丁與婦好》劇照。圖片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19日晚,由世界華夏南音文化基金會發起、臺灣漢唐樂府舉辦的《殷商王后——武丁與婦好》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在一個半小時的表演中,造型古樸的漢唐宮廷樂師,操弄著中國古典樂器:南管、三弦、二弦、拍板、大鼓等,配以《詩經》為詞的古樂唱腔,讓時間頓時放慢,觀眾的心靈隨之平和;唐仕女造型的舞者,以典雅脫俗的梨園舞蹈演繹著漢唐古韻;高科技帶來逼真的視覺光影效果:巍峨宮殿、塞外戰場和漫天飛雪,令這門珍貴的藝術遺産煥發出嶄新的光彩。演出涵蓋了詩、歌、樂、舞、祭祀儀典與戰爭場面,令人驚嘆那不存在於當今的悠遠世界仿佛再現人間。

  漢唐樂府,是以南音樂曲為基礎的古典樂舞劇團,成立於1983年,由臺灣南音名家陳美娥創辦,其南音樂曲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已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名錄》。《殷商王后——武丁與婦好》通過現存的甲骨文獻,詮釋中國歷史上情感最深厚的皇室夫妻武丁與婦好的故事,精心重現古殷商王朝絕代風華,深情演繹東方新古典美學,是臺灣漢唐樂府隆重推出的30週年慶巨作。

  作為一個民族文化精神和傳統感情的歷史之聲,南音本身流傳下了64套琵琶指法大曲,是保存相對完整的民間傳統音樂種類之一,漢唐樂府並未局限于把這些單曲照搬上舞臺,而是對它們進行了重新整理和組合。陳美娥説:“漢唐樂府的編舞手法很純粹,沒有絲毫西方元素,包括所有的肢體動作。採取現代化的手段,必須懷有對古文化的尊重,不能為迎合時代潮流而拋棄傳統精神。”舞美設計葉錦添説:“《殷商王后——武丁與婦好》是漢唐樂府不斷‘回歸’傳統,又‘超越’傳統的又一里程碑。”

  為了更好地推廣南音,讓這種古老的藝術形式走出小眾的範圍,讓更多人欣賞和接受,讓南音人才傳承不絕如縷,陳美娥想創辦一所學校,她説南音文化應該是民族的,而不僅僅是文化遺産的專門社團或學術機構,她要傾其畢生精力把中國音樂的魂給招回來,讓民族的歷史的聲音繼續下去。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説:“陳美娥是一個忘我的藝術家,她可以忘記一切,卻忘不了心中神聖的藝術世界。漢唐樂府這個團體凝聚的力量,讓我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周夕筆)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