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地方  >   新聞圖片

臺灣博物館裏的童年記憶:那些年一起玩過的玩具

2014年08月04日 11:24:47  來源:福建日報
字號:    

  父親給女兒演示自己小時候怎樣玩推鐵環。來源:《福建日報》

  臺灣玩具博物館的早期玩具,讓大人們懷舊,讓小孩們“嘗鮮”。 來源:《福建日報》

  還記得羅大佑的那首《童年》麼,以前一直搞不懂歌詞中“諸葛四郎和魔鬼黨到底誰搶走了那支寶劍”在説什麼,直到去了臺灣玩具博物館,才知道這是曾經島內最盛行的漫畫故事。從1958年問世起,四郎相繼和各種反派,持續“大戰”到上世紀80年代,跟當時大陸上映的《大鬧天宮》一樣,牢牢佔據了幾代人的童年記憶。除了諸葛四郎,臺灣還有許多跟我們那些年或曾相似、或又不同的童年玩具,通過它們能看到那些年臺灣童年的生活。

  柑仔店裏尪仔標

  柑仔店,因為擺放著許多竹編貨品“柑仔”而得名,通俗來講,就是現代的“7-11”便利店。當年的柑仔店售賣各類雜貨,也交換大小消息,是各年齡段鄰里集聚的場所。不過,最吸引小孩子的是店裏售賣的尪仔標,與大陸當年玩的搧畫片有點像。

  位於新北市的臺灣玩具博物館收藏了3000余件早期玩具,這種比郵票略大、通常圓形有鋸齒邊的尪仔標,常常是遊客必玩的項目之一。相較于女生當時玩的紙娃娃,每到農曆鬼月還要提心吊膽它們會不會動起來;尪仔標可是男孩子們最忠實的玩伴,不僅玩法多樣,且上面的人物分三六九等,是個人“財富”的象徵。用館長王月霞的話説,“每個男孩子幾乎都打過尪仔標,它與彈珠和竹筷槍並稱為‘三寶’,都是要隨身攜帶的東西。”

[責任編輯:段方君]

地方檯辦主任活動報道匯集

地方通訊員園地

聯繫我們

聯繫電話:010-83998731